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五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表现
(二)原因、特点和影响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原因:
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国内政治变革
2、概况: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变化趋势:
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
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
女子:列宁装、连衣裙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3、建国后凭票证计划供应到1987年菜篮子工程
2、西餐 :
传入时间:
19世纪40年代
(3)居室建筑的演进
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1995年安居工程
(4)习俗风尚的变革
习俗——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
A、原因: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B、表现:
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
见面礼——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p119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3)影响:
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②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2)变迁的主要特征:(p119)
1)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现代化的趋进;
2)大城市、通商口岸改变快,农村、内地风俗变迁微弱;
3)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C、科技发展。
D、人们思想解放。
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
2、近代交通工具
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19C中后期传入中国---20C初,出现在大街小巷---50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
B、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电车(1906)、公共汽车(1924)、汽车、火车(19C末20C初)、轮船(1872)、飞机(1909和1920)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p118)
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
(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2、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A、电报:
B、电话: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
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③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公元887年,《邸报》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报纸。
2、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③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A、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B、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C、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 A、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B、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
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
③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
(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产生与20世纪20年代初
B、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A、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D、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C、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2、电影:
A、发展过程: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进口片到国产片
B、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导演、明星、优秀作品)
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
A、发展过程:1958年、1978年
B、现状(特点):P74
(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
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教材P75
A、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B、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C、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D、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
D
A
4.(山东文综,27)(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谢谢!
清代官服
等级森严
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
服饰有何感触?
中山装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
开吃啦: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
馈赠者以茶食肆中鸡蛋糕、
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
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
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有什么变化?
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人们的饮食变化还有:吃西餐、抽烟卷喝咖啡等饮料。
老北京的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传统民居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
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
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
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
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于小芹抛弃家庭包办婚姻,
与小二黑喜结良缘,冲破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
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
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
士周××,现年28岁,久寓北京,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
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
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
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比一比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沪淞铁路(中国最早的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②政局动荡;③传统思想的束缚;
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晚清铁路:淞沪铁路(19世纪70年代),唐胥铁路(80年代),京张铁路。辛亥革命前的铁路建设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建立后,宝成、兰新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加快发展:磁悬浮铁路,铁路提速,动车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