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2(经济史)》
第1课时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萌芽、产生(14、15世纪)
(2)初步发展(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
(3)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4)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5)严重破坏(“一战”期间)
(6)繁荣发展(“一战”后)
(7)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8)创新体制与调整(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尝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角度看,经济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期的自由主义(包含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从单纯靠市场“看不见的手”到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不管是支持政府管制或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
专·题·导·读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1933年
什么是经济危机?为什么1929-1933年会爆发资本主义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名词解释】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生产过剩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20世纪20年代各国的稳定发展
B.资产阶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C.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力得到大大提升的他们亦纷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殖民地,并引发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德国为首的后起之秀挑起)。
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1918)最终以德国所在的同盟国失败告终。1918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
经济危机爆发背景材料
在“一战”结束后这段“相对稳定”时期内,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刺激了资本家的贪欲,使他们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一再扩大生产,其结果是市场销售量的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扩大的速度。为了刺激消费,生产厂商采取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手段,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扩大眼前的消费量,但实际是预先使用了未来的消费能力。
20年代开展的采用新技术和生产合理化运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要求。1920-1929年美国完全失业的人数每年都平均在220万人左右,失业率为10%,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工业高涨、经济繁荣的时期失业人数反而上升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不可避免。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出现“柯立芝繁荣”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美国总统柯立芝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材料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2: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材料3:所有信托投资公司都在进行倒金字塔式的操作。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 每天,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着行情显示屏。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贫富差距扩大
市场相对狭小
分期付款膨胀
股票投机过度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 )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矛盾)
4)政策原因-各国经济上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1929-1933年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这一经济思想。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具有自动调节、平衡市场商品总供需的功能。因此,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到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近1300万股股票易手,因这天是星期四,“黑色星期四”由此得名;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要大5倍,因这天是星期二,故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
黑色星期四
经济危机爆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民众
银行
市场
股市
企业
大量投资
刺激生产
大量贷款
扩大供应
消费降低
利润降低
无力偿还
股票贬值
财富缩水
挤兑存款
倒闭
破产
崩溃
失业
崩盘
【探究】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出现两种不同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开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束缚,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
其二,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产生。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得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
——1929-1933年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
2)波及范围广(领域多地域广);
3)破坏性极大(政治经济等全面出现危机)。
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工业部门生产停滞,工人大量失业
■ 左上图-兜售轿车(只要现金)
■ 左下图-等待救济的失业人口
■ 右下图-触目惊心的失业率
图片说明
3、经济危机的影响
⑴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⑶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更尖锐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市场战
⑵资本主义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
⑷推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
◆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1.识图
图1
思考1:依据上图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何被称为“大萧条”?
提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图2
思考2: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罗斯福受此殊荣的理由有哪些?
提示:缓和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营新模式;巩固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建立了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合作关系。
重难点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它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史料印证】
2.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其原因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3.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要随时注意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 美国经济遭遇空前严重的打击;胡佛政府的无为
▲ 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1)美国出现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重难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含义、影响
1.背景
史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导读:史料表明30年代经济危机造成大量美国人失业,人民缺乏购买力,生活困苦。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导读:史料表明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仍坚持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这不但未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严重恶化。
面对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坚持“美国的基本企业,是立足于健全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前期(1932年以前),对内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呼吁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对外他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这些“放任”措施都加剧了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后期(1932年以后),胡佛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成立金融复兴公司,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支出。无奈,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危机是杯水车薪。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Franklin D. Roosevelt
◆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经济职能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2)第二阶段:1935~1939年,着重改革与立法
 (★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RELIEF RECOVERY REFORM
【高考真题】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二)实施“新政”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材料1: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2: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思考:新政为何先从金融业开始?起到了怎样的积极效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1)向储户保证存款安全 2)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3)放弃金本位制,增加货币,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二)实施“新政”
企业破产
2、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材料1: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材料2: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思考: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等?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生产过剩,对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二)实施“新政”
农产品价格猛跌
3、调整农业政策
材料1: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材料2: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促进农业复苏。
节制农业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 政府补贴农户损失,提高农产品价格
(二)实施“新政”
工人失业
4、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以工代赈)
材料1:全国有1/4的人失业,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
思考:“以工代赈”大规模兴建工程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改善了基础设施;减轻财政压力;维护失业者自尊心;稳定社会秩序。
当时全美国的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政府救济
以工代赈[民间资源保护队;
田纳西工程]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赤字财政手段
扩大就业刺激消费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法》
养老金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救济制度
有利社会稳定
奠定美国现代
福利制度基础
社会福利制度
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
(二)实施“新政”
社会秩序混乱
5、加强社会立法
材料1: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同时, 失业者的示威罢工及小农的武装反抗时有发生。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
材料2: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思考:这些社会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缓和劳资矛盾;
归纳新政主要内容: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恢复工农业生产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恢复正常金融秩序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复苏,其中工业复苏是核心。
缓解失业,刺激消费
缓和劳资矛盾
有助于社会稳定
注意:
1、四点内容主要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三R)新政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第二阶段着重进行改革,而救济则贯穿整个过程.
2.注意颁布的法律时间:1933年《紧急银行法》 、《农业调整法》、 《紧急救济法 》、《工业复兴法》
1935年《社会保险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

3、新政结果导致国家开支显著增加;
4、真正摆脱危机是二战
21、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这一措施是
A.停发社会救济 B.推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保体系 D.实施蓝鹰计划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2010·上海单科)
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
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C
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一
  “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材料二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材料三
  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 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长远影响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时代。
3.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史料印证】
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910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1943年,美国失业现象基本消失。
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⑴ 新的理论
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⑵ 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⑶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与借鉴
⑷ 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新起点。
★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表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思考3:有人认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是总统权力扩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
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中改善民生的措施
(1)积极: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一些改善工人生活、关注民生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照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缓和了阶级矛盾。
(2)局限: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罗斯福仍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捍卫者。
热点材料:2012年1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的观点。讲到收入问题时,他说,“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思考:依据西方社会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提示: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消除无政府生产状态下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避免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5.罗斯福个人的素质所起的作用。
6.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它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经济联系也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干涉和指导,而各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