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免费下载人教版必修2历史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人教版必修2历史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必修2历史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必修2历史原创《第六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
考纲解读
★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考大纲
★ 罗斯福新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分析解读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借助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通过建立国有企业、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调控等手段,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学习中,要在理解罗斯福新政及其由此引发的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基础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和改善的积极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历史启示。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近四年来本专题在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考查18次,其中2012年考查5次。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为考查的侧重点。如2012年广东文综第21题、江苏单科第21题等。
2.题型赋分:本专题主要考查的题型是选择题分值为3—4分;非选择题为15分左右。如2012年浙江文综第23题,4分;2012江苏单科第23题,14分。
3.能力层次:本专题主要考查的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总体难度中等。如2012年江苏单科第23题。
4.考查方式:命题形式较为单一,关联内容不多,但材料引用较新。如2012年广东文综第21题。
命题趋势
1.热点预测:2013年高考命题中,本专题的考点、赋分、难度等方面变化不大。
2.趋势分析:2013年的试题中,出现非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应关注罗斯福新政与苏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1、学习本专题时,要抓住一条“线索”、两个“关键词”。
方法技巧
2、采用图表法掌握基本知识,认识理解重大历史事件与现象。
(1)一条“线索”: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 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 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2)两个“关键词”:即“市场”和“政府”。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原因。
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
危机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
政策原因
产销矛盾、供销矛盾
美国纽约股价暴跌
自由放任政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原因。
(2)本专题的结构图示
战后
资本
主义
新变

整顿金融
社会福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
建立“福利国家”
“新经济”的出现
第三产业的兴起
国家垄
断资本
主义新
模式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3. 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3. 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增长。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过度,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
(4)催化剂: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
知识点一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
2.标志: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泛,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游行、罢工不断,社会危机严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问题探究1:如何认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提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已。(4)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面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1.背景
(1)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动荡。
(2)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5)进行社会立法。
3.特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通过法律形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知识点二 罗斯福新政
思维升华: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4.影响
(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表现: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思维升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飞速发展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知识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政策调整,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3)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问题探究2: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福利制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但是,“福利国家”更多地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而且,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2)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表现
①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其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思维升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应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归纳概括。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作用
①以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背景
①新科技成果的应用。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4)实质:信息化与全球化。
(5)意义: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要点1 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特点:(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3)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影响:(1)积极方面: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①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要点3 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局限方面: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
①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②劳动积极性下降,导致生产增长率降低,失业率上升。③沉重的税务负担,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
C
B
例1(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考点】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经济危机)可知改善工人待遇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缓和阶级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项。当时美国国内就业压力极大,故排除B项;恢复生产需要吸纳大量存款,故排除C项,当时农产品大量积压,故排除D项。
【答案】A
2012年高考真题体验
C
例2(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考点】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政背景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突出历史学科的功能和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再现、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第(2)问考查观点评析与论证能力,首先从材料提炼观点“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论证。第(3)问注意题眼“经济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从计划与市场的作用全面分析。
【答案】(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每点3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分,每点2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