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人教版原创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原创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原创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原创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13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__________。(“一切为了前线”)
(2)内容。
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
②工业:普遍实行_______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________制。
苏维埃政权
余粮征集制
国有化
实物分配
(3)评价。
①进步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②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以固定的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粮食税
(2)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行业,以_______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恢复________流通和商品交换。
(4)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________。
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标志:1936年,苏联________的颁布。
租让
货币
按劳分配
新宪法
2.表现
(1)优先发展_______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2)实行单一的________和高度集中的________。
(3)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________管理经济。
3.评价
(1)功绩: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重工业
公有制
计划经济
行政手段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从农民那里拿走太多,扼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③长期执行________,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导致苏联最后解体。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指令
(2)内容。
①农业:实行农产品________,增加农民收入;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开垦荒地,大规模地种植________。
②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推行“________原则”。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最终是失败的。
(4)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等。
收购制
玉米运动
物质利益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2)内容。
①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________,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农业:扩大农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副业限制。
(3)结果: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
(4)失败原因: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个人比较保守。
价值规律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陷入危机边缘。
(2)内容。
①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允许个体经济存在;重点放在重工业。
②政治领域: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3)结果: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政治改革致使国内局势严重失控,________年苏联解体。
(4)失败原因: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人道的
民主的
1991
【例1】 (2013年广东学业)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缺乏活力
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答案:B
【例2】 (2013年广东学业)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  )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反对农业集体化
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解析: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故A项不正确。从“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可知斯大林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故C项不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斯大林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B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四”
一个适应:适应战时需要。
两个非常:非常时期,内忧外患;非常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项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制度。
2.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
一个标志: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两个原因:战争破坏;国内危机。
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可归纳为“二、三、四”
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
四大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考点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2012年广东学业)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
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资本家经营政府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并恢复商品贸易。
答案:C
2.(2011年广东学业)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  )
A.征收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集体化 D.增加农庄的自主性
解析: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农业方面的内容。
答案:B
考点2 “斯大林模式”
1.(2012年广东学业)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2.(2011年广东学业)2006年俄罗斯学者在其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解析:从题目材料信息“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可知,作者肯定斯大林模式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D
考点3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2013年广东学业)苏联最后一任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答案:C
2.(2012年广东学业·双选)2006年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戈尔巴乔夫回答说:“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的时候,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由此可知,在戈尔巴乔夫看来(  )
A.苏联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B.苏联解体并不是必然的
C.苏共丧失执政地位与他的改革有关
D.他的改革稳固了苏联的政治体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共丧失了执政党地位和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从材料可知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解体是由于自己的改革导致的,这说明他没有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根源。
答案:BC
3.(2011年广东学业)关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
B.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解析: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Ⅰ
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B.恢复工农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  )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答案:B
3.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海禁”政策
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13年天津会考)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自由贸易
解析:从1919年这个时间,结合题干中“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可知,该法令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
答案:A
12.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解析:从题目材料“1921年3月”“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知这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表明苏俄将允许商品买卖。
答案:C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限制“1929年”,在此以后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
答案:C
三、双项选择题
1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
解析:由题干可知要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正确探索。新经济政策实质上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CD
18.关于斯大林模式表达不正确的有(  )
A.斯大林模式于1924年确立
B.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要作用是为二战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D.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1926年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A项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发展出现曲折,故D项不正确。
答案:AD
19.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致使经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C.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期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D.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没有突破原来的体制,1975年以后,经济进入停滞时期,故B项的说法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故D项不正确。
答案:AC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