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期末总复习资料》课件PPT
必修2经济史模块复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一、经济史在06、07广东历史高考题中比重
2006年
选择:2、3、4、6、8、9、10、12、18、21、24、25共36分
材料:26题西周饮食生活(13分)、27题农村题14分、28题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生活状况12分 共75分,占50%
2007年
选择1、6、10、13、17、19、21、23、24共27分,
非选择26题明婚姻2分、29题3分、30题中苏经济17分   共计近50分
经济史
离散的国别史
(古代)
融合的世界史(近现代)全球化的历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发展史
新航路 开辟
中国与世界
古代经济结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的农业国
近代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发展,外资企业、官僚企业、民营企业;③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农业国。
现代经济结构变化: ①在两极对峙背景下,学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到70年代末建立工业国; ②在文革结束,中美关系缓和背景下,针对体制弊端,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国家。
世界与中国(全球化的历史)
1、萌芽:15世纪末后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扩张
² 2、启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明清中国“海禁”、“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² 3、加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40-1949年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抗争探索的历程,是经济结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曲折发展、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
² 4、曲折中发展: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世界大战和“冷战”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东西方不同制度国家对立
1949-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苏联模式”(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融合中西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新格局)
² 5、全球化到来: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科技革命发展、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扩展,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共同规则的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APEC、“复关”、“入世”
二、经济史主要线索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标题主干:
经济的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精耕细作
领先世界
繁荣发展
1.原始社会至明清耕作方式变化
2.土地制度
3.小农经济(概念 、特点、影响)
1.三种经营形态(明中后期民营、资萌)
2.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成就)
1.官府控制:商业(宋朝变化)、
2.徽商、晋商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原因:1.重农抑商
2.禁海与闭关锁国
3.自然经济
外贸(朝贡、明清)
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
古代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鼓励)农业
手工业
家庭:与农业结合
(官府控制)
商业
民营:艰难
(明清超官营,资本主义萌芽)
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2、商品经济发展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与曲折发展
近代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单元九 中国古代经济单元思考题
1、小农经济成因、定义、特点和影响;
2、古代农业经济 基本特点及其表现;
3、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及其表现;
4、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异同点;
5、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原因;
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6、古代商业发展特点及其表现;
7、资本主义萌芽成因、表现、定义、特点、缓慢发展原因、地位作用;
8、古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变化
市(商业活动中心)的发展与行政管理;
外贸发展与管理
9、封建土地所有制:四种主要形式、处于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兼并:定义、成因、解决方式、影响;
10、重农抑商政策:定义、成因、作用;
11、“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定义、成因、作用;
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1、官营手工业盛衰原因——利弊:
 盛(利) :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提高)——明代以前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原因。
衰(弊):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缺乏竞争;而且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明代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原因。 调整: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2、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
唐宋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至明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古代城市经济发展
一、城市功能变化:
先秦至隋唐——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
明清——生产性、商品性增强,出现职能性、专业性城市
二、市(商业活动中心)的发展与行政管理变化:
发展:(城)“市” →“草市” →市镇
先秦至隋唐——商品贸易受官府控制,市坊明显分开
宋代以后——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市坊突破时空限制
发展
特色
特色
三、外贸发展与管理
汉(兴) →唐宋元(盛) →明清(衰)
市舶使(司)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封建土地兼并
一、定义
兼并:同时占有几样东西
封建土地兼并:地主兼并国家或自耕农土地
二、成因:
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直接原因: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土地这种特殊财富的追求;大地主凭借政治军事特权,扩大土地面积。
三、问题:地主土地兼并破坏小农经济、激化社会矛盾,威胁中央政权
四、缓解方式:政府抑制兼并政策(均田、限田)
五、不能根本解决原因:封建国家政权是地主阶级利益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
土地兼并问题示意图
封建国家(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
(土地私有制)
村社(土地所有制——宗祠)
限田(限制土地占有和买卖)
均田(北魏-唐)
佃农
农民起义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缓慢发展原因
农业、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萌芽
手工作坊(规模经营):
自由雇佣关系出现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单元知识联系
经济基础
经济构成:以农为本,工商补充
生产模式: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土地分配: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
上层建筑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清)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战国-清);
“海禁”“闭关锁国”(明清)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四种);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战国-清)
单元十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 单元思考题
1、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条件、过程、结果、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2、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原因、目的、过程(荷、英)、方式、结果、影响(评价);
3、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原因、过程与途径、影响;
4、工业革命:发生背景、过程、性质、影响、对世界市场发展影响;
5、比较异同:两次工业革命
6、比较异同:手工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7、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8、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殖民扩张与思想观念变化的关系
9、工业革命与英法美德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G”: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God(上帝)
(宗教)传播天主教
Glory(荣誉)
(政治)骑士精神、因功封爵;确立欧洲对世界统治
Gold(黄金)
(经济)追求黄金、利润
一个中心:欧洲
两个方向(两条航线):
(亚洲←美洲← )向西←西欧→向东( →非洲好望角→印度)
三个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四个人物:
(葡)迪亚士:1487,向东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至好望角(第一次开辟新航路)
(意)哥伦布:1492,向西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葡) 达伽马:1497-1498,向南向东至印度(开辟东西方最短且首次到印度的航线,获利丰厚)
(西)麦哲伦船队:1519-1522,向西环球航行(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
“123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用文明史观、民族史观评价哥伦布、麦哲伦的行为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需积累原始资本
2、目的:满足西方殖民者自身发展需要
3、方式:野蛮掠夺财富;贩卖黑奴;种族屠杀;组织特权公司
4、过程:西、葡(16C) →荷(17C)→英法(17、18C)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条件、表现、结果)
5、影响
英国殖民扩张(条件、表现、结果)
条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表现:海外贸易;海盗掠夺;殖民战争
结果:18C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市场扩大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影响
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列强建立世界市场主要途径;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促进世界一体化
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给亚非拉殖民地带来灾难;客观上带来新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发展进步
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世界市场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因此也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原因和条件:
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市场、利润等的追求)
直接原因:工业革命生产的产品需广阔市场、更多原料
条件: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可能;新交通工具发明使各地间联系更便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16-18C):新航路开辟(雏形)
(2)扩展(18世纪中期-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3)确立(最终形成)(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3、途径和结果
(1)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16-18C):殖民扩张与掠夺;海外贸易;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结果:16C 西、葡成为欧洲最富有国家;17C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18C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2)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殖民侵略扩张;国际贸易(商品输出、收购原料);资本输出
结果:19C中后期英国成“世界工厂”,欧美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
雏形
西欧国家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
亚非拉国家/地区贫困
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示意图
世界一体化
3、影响
(1)给殖民地带来灾难,客观上促进其进步
亚非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附庸
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传播,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2)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其发展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市场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3)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欧美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共生史观: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加紧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形成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不公正、不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破坏世界和平与发展。
拓展:二战后,为了打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 1.召开亚非会议 2.开展不结盟运动3.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4.南北对话 5.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6.南南合作
两次工业革命异同
一、相同: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性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技术、产品)的变革,也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过程: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引起生产关系、国际格局、思想观念变化。
二、不同
原因:第一次源于供不应求;第二次源于自然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
重心不同:……
重心不同:……
影响不同:……
进程不同:……
手工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全球史观:新型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发明为世界联系加强提供物质条件,推动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现代化史观:推动全球近代化历程,带来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城市化,思想上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史观:带来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童工问题;城市化带来人口激增、交通堵塞问题;集体生活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生态史观:带来自然环境恶化和资源过渡消耗,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单元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思考题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原因、表现、影响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含义、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洋务运动:性质、背景、目的、活动、结果、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特点(原因、表现、影响)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发展表现、内涵、实质、结果、影响)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促进)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晚清经济结构变化
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 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官僚资本
(4)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半殖民地化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1、含义: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营模式逐渐瓦解
2、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表现: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洋纱、洋布进口
农副土特产品商品化:种植桑茶,丝、茶出口
4、特点: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是自然经济瓦解主要动力
地区发展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通商口岸比内地迅速
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自然结果,没有建立独立自主的商品经济体制
5、影响
破坏自然经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为资本主义成熟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条件
洋务运动
1、背景: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条件: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的开明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形成
2、目的:“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活动:
“自强”:19C60起,办军事工业
“求富”:19C70起,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三支海军
培养人才: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海战失败,没达到“自强”“求富”目的,但推动中国早期近代化。
5、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工业近代化、经济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教育近代化
外交近代化、思想近代化
社会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期间
(二)初步发展(1895-1911)甲午中日战争后
(三)短暂繁荣(春天)
(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
(四)发展受挫
(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 )
(五)曲折的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较快(夏天)(1927-1936)
2、抗战时期日益萎缩(秋天) (1937-1945)
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冬天)(1946-1949)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的阶段特点
阶段
产生
(19C60、70)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1912-1919)
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期间1927-1949)
原因
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2、洋务运动诱导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政府放宽限制
1、辛亥革命扫除一些障碍
2、一战时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3、群众反帝斗争推动
4、实业救国影响
前十年较快发展
1、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政策推动
3、群众反帝斗争推动

后十二年日益萎缩
三座大山压迫:日本全面侵华时日伪军的破坏吞并民族工业,官僚资本吞并民族企业;抗战胜利后美国经济侵略加剧,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国民政府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表现
局限东南沿海;规模小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新增采矿企业和资本增多,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
新兴工业部门大发展(化工、橡胶)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影响
经济结构变化,产生新阶级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促进无产阶级壮大,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基础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
阶段
产生
(19C60、70)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1912-1919)
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期间1927-1949)
原因
特点
阻碍因素
列强经济侵略
自然经济的解体
新的经济成分产生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发展困难
妥协性
依赖性
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束缚
工业地区分布、部门结构不合理
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社会环境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
阶段
产生
(19C60、70)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1912-1919)
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期间1927-1949)
促进因素
1、西方列强侵略,既带来破坏,也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提供市场、劳动力条件
2、由于时代潮流冲击和巩固统治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热情高涨,实业救国,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4、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企业利润的冲击是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关概念
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的新式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使用机器、雇用工人生产的新式企业
近代工业
洋务企业:雇募制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雇佣制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新民主主义企业
雇募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
雇佣制:私人企业老板出钱雇用工人,工资比雇募制高
民族工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奠定经济、阶级基础
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
社会变革
社会生活、风俗
生产方式
经济构成
阶级构成
思想观念
政治制度
……
推动
单元知识结构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瓦解
抵制
刺激
压制
抵制
依赖
本国封建反动势力
剥削
压迫
斗争
依赖
诱导、压制
抵制
瓦解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0~70年代:
起步:
49-56
探索与失误
56-66
劫难
66-76
一五计划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
周邓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点、线、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行政配置资源
市场配置资源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从重工业开始,政府主导工业化。为什么?
——怎样开展?
比较:西方工业化道路:从轻工业开始,到重工业,私人资本主导工业化。为什么?怎样开展?
2、为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成就与问题?
解决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成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州骑楼特点,骑楼兴起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开平碉楼有何特色,形成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岭南建筑有何特点。(2分)
(5)在广州城市发展中,部分骑楼正面临拆迁的危机;而最近,开平碉楼却申遗成功,你认为如何对待传统建筑。(3分)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大
工业革命:
第一次:形成(19C中后期)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9C末20C初)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
(1929~1933)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严重
反危机:
后果
胡佛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看不见的手)
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
(看得见的手)
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
影响
经济危机严重
政府一筹莫展
金融
农业
工业
经济恢复缓和矛盾改变生活开创模式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新在哪里?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黄金时期)
完善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产业
美国的“新经济”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得:成为工业强国;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国民素质
失:政治:破坏民主;个人崇拜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效益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
存在弊端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