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众数人教新课标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 众 数 》 教 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统计》
【设计理念】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众数的意义以及会找一组数的众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程理念。
2、新课程理念、反馈的强化及对问题有效的探索的理论为本课的设计设计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学分析】
统计与概率这个板块的内容可以说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每一册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的、易于理解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五年级学生身心正处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为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合格人才,仅仅考传播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愉悦。“众数”这个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难的是与平均数、中位数一起来描绘数据集中情况时,其实际统计意义有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我不仅考虑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同时考虑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昂然的兴趣中,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有效的掌握知识。
【学习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会计算平均数,这两者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多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教学课题】
课程标准: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生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的众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2、通过本节课对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不断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准确地用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统计数据。
解决措施: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及发行而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扎实有效地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量之间的区别于联系。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解决措施:通过生动的情景创设,让学生亲身参与,用过观察、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分为四部分:
新课情景创设
创设6人玩游戏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此游戏体会到用以前学过的平均数、中位数并不能代表这组年龄的特点,需要用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引入了新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所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足协组的能力。
通过几组具体的数据生动的情景创设,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理解众数的作用特点,会找众数,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众数,又让学生明白了统计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整个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全课小结。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法
使用效果


众数的
概念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电子白板


使用电子白板创设的情境,学生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从主动形象的生活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众数是反
映一组数
集中情况
 通过观察,得出众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电子白板




众数的
个数
 通过几组变化数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众数的个数有时是一个或至少一个或一个都没有,同时认识到众数、平均数、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时是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 复习(课件出示)
1、怎样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各是多少?







平均数
中位数

第一组
32
12
10
9
6
6



第二组
14
12
10
9
6




2、用哪个数据表示整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独立试做,完成后找学生说一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方法,教师小结。最后追问:平均数和中位数各代表一组数的什么水平?
(二)激趣导入
由小故事导入:草地上有6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1岁,你想一想会是一群什么样得人呢? (课件出示: 6 、6、6、6、6、36)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情景导入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求五年级各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集体舞比赛,本班学生人人都想参加,为了是队形整齐,班主任测量了本班20名学生身高如下,你认为怎样选合适?(课件出示)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2、出示小组讨论思考题(课件)
①、你认为参加集体舞比赛的同学,为了整齐方便排队,身高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那么你认为参加比赛的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点题,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
5、尝试运用

教师出示,尝试运用 练习题,学生尝试完成。
①、数据组2、4、4、5、3、9、4、5、1、8中,众数是( )。
②、数据组7、6、6、5、5、6、5、5、4、4中,众数是( )。
③、数据组2、4、4、3、5、4、5、1、5、7中,众数是( )。
④、数据组7、1、6、5,8、3、4、9中,众数是( )。
6、教师精讲点评
①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如上表中的1.52)
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③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平均数的个数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三、巩固运用
1、五(6)班一次数学练习成绩单(单位:分)
100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4
94
93
92

91
91
91
90
88
87
85
85

85
85
84
83
80
75
70
63

仔细观察这次练习的成绩,说说这组数的众数是多少?
2、红蜻蜓鞋店某款女鞋近期售货单(课件出示)
根据不同尺码鞋子的售出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3、具体应用(课件出示)
4、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和学会了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吧!
五、板书设计
众 数
平均数(整体水平)
中位数(中等水平)
众 数(一般水平)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
【教学反思】
《众数》这节课,我通过“从情境中体验众数产生的需要,到在寻找众数中理解意义、掌握方法,到对比析感受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及合理选择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拓展延伸”这一教学思路来设计的。在教学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呢?”这样就改变学生的位置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就会更浓了,每个学生都站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位置去思考问题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当中,让学生逐步体会众数可以有多个,也可以没有这一特点以及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不同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布置作业环节将众数的应用延展到课外,让学生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渗透保护眼睛的情感。教学环节当中,可以让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推理、动手实践和小组间的交流来加以验证,这样会对知识的形成理解的更加深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众数知识理解的很不错,能找出一组数的众数,掌握了一组数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有可能没有众数,而平均数、中位数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反映这组数的特点。本节课中不足的是课前没能了解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掌握情况,课前若能让学生复习一下平均数、中位数的意义以及算法,那么复习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那后面的练习就有充足的时间,概念出示时引导学生说的少了一点。今后课堂上应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