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3.宋明理学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 3.宋明理学

  • 格式:  PPT
  • 大小:  3.38M    56张
  • 时间:  2016-09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教研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教研课《宋明理学》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教研课《宋明理学》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教研课《宋明理学》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3教研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理学之源 走理学之路 寻理学之果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三次舍身入寺院为僧。

材料二:素怀“隐逸”之志的葛洪,曾在东晋供职近14年之久,在其屡次入仕失败后,才开始著述修道。南朝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也是在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入道的。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请问: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探理学之源
一、兴起背景:
一、为什么会兴起理学?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二、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二、什么是理学?为什么在宋代兴起?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
(北宋)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
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
(2)朱子理学:
朱熹
(1130—1200)
南宋儒家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思想主张:
①提出理气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南宋)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
(2)朱子理学:
试试比较二程理学和
朱子理学的异同?
探究学习
(一)程朱理学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
2.主要观点
(1)世界本原——理
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社会——儒家道德伦理;
个人——人性
3.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探究学习
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

3.主要观点
(2)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格物:穷究,研究,
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探究学习
(一)程朱理学
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七: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
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
(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是天理?其实质是什么?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男女授受不亲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上学?
女子和男子一块上学?
NO!
NO!
或曰:丈夫死了,生活无依无靠的妻子改嫁总可以吧?
想得美!
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才是正道。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当时的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足,在强力作用下,踝骨扭曲变形,长大成人后就有了一双小脚,号称“三寸金莲”。
父母为什么要把女儿的脚裹成这副模样?
是心狠吗?
NO!NO!NO!
父母之所以把女儿的脚裹成这副模样,并非天生心狠,而是为女儿一生“幸福”着想。
当时的审美风尚是以小脚为美,男子娶妻时看重的是脚之大小,脚大的能不要就不要。
女同胞
I'm sorry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
(2)朱子理学:
(3)程朱理学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和朝鲜形成“朱子学”。
④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思想主张: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1)陆九渊心学: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思想主张: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思想核心)、“知行合一”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
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试试比较程朱理学和
陆王心学的异同?
故事二:《父子关系》
友问:老爸和儿子怎么相处呢?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
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
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
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即使老
爸错了,也不要反对,这就是孝。”
阳明说:“人本来就有孝心,但还要反省,
孝顺自己老爸就是孝行了?不,我们还要对
别人的老爸尽孝,这才是孝。”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探究学习
(二)陆王心学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思考:陆九渊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1.陆九渊——“心即理也”
(1)背景:
(2)主要观点:
(3)方法论——“发明本心”
探究学习
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结合教材,王阳明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王阳明——致良知
(1)背景:
(2)思想核心——“致良知”
(3)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4)积极作用:
思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观点有何异同?
课堂加油站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材料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探究学习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
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三教合一
二、宋明理学:
1、含义:
2、形成的历史背景:
3、代表人物:
4、程朱理学:
5、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2)王阳明心学:
学以致用: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重男轻女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重礼轻法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寻理学之果
一、兴起背景:
二、宋明理学:
三、影响:
1、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
宋明理学
【例1】(2010·广东文综·T15·4分)“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典例】(2010·浙江文综·T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B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例2】(2010·江苏单科·T5·3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答案:B
【例3】(2010·海南单科·T7·2分)“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答案:D
1.(2010·上海单科·T9·2分)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选C
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6·4分)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选A
3.(2009·江苏单科·T3·3分)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选D
4.(2008·广东单科·T5·3分)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选D
5.(2008·广东单科·T3·3分)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