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免费下载必修3历史公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必修3历史公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3历史公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3历史公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3历史公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ppt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1、建国以来,科技、文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三个重点
3、一个观点:
科技、文艺、教育的发展,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互相影响。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
(练习册P85)
1、科技发展远景规划:20C五六十年代
(“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2、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
3、科技体制改革:1985年以来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年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技术:
(1)战略决策的制定:20C50、60年代
背景:经济基础薄弱、
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目的: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增强中国国防能力。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成就:
②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3)意义:增强了中国国防力量,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4)核能的和平利用: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2、其他导弹、火箭、卫星技术成就:
(1)战略决策的制定:1992年
①1999-2002年,“神舟”飞船4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
(练习册P86表格)
3、载人航天技术:
(特点 )
(2)发展过程:
②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③2005年,“神舟六号”再次载人航天成功
二、农业新品种的研究:
1、原因:
人口与粮食问题
2、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第一人
3、主要发明:
4、贡献:
“南优2号”等
——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国内)
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
袁隆平与
杂交水稻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开始:20C50年代
(2)重大成果: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①1983年,“银河-Ⅰ号”;
②1993年,“银河-Ⅱ号”
2、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第一个、开辟了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四、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重大作用
①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
安定的环境;
②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且有利于解决
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练习册P87)
重大作用
小 结:
五大领域
科技成就
主要原因
THE END!
1964年10月16日
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967年6月17日
上午8时20分,
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左上方小亮点为太阳)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1970年)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或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第一次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国防机密公诸于众。这23位元勋是: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死而无憾”。
钱学森
钱学森(1911-),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在美国
钱学森在美国声名鹊起,成为著名科学家。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
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坐牢、软禁、恐吓,都未能让钱学森屈服,他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以为,我的根在中国。”
“两弹一星”精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
思考1:你同意教材P95页“学习延伸”的哪种观点?为什么?
思考2:你认为当今世界应该如何对待核武器问题?该如何利用核能?
(背景、目的、核政策)
(全面禁止核试验、防止核扩散、逐步销毁核武器)
(和平利用)
1963年,周恩来在会见外宾时曾简要地概括了中国人办外交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决不开第一枪。“人家可以先对我不好,我们决不会先对人家不好。”
这一思想也一直贯穿于中国政府的核武政策中。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政府此后发表声明指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如果这个主张能够实现,中国本来用不着发展核武器。但是我们的这个主张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顽强抵抗”。
核武器的毁伤能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居于首位。
美国扔向广岛的原子弹,2万吨当量,造成了30多万人员的伤亡。300万吨当量的核弹可使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地面建筑一扫而光。 地球上的核武器,如果引爆,早可以把地球炸成碎块了。

正是核武器的这种毁灭性威力,使国际社会对核武器及其技术和材料的扩散始终给予严重关切。
1968年,当由美、苏主导的《核不扩散条约》(NPT)开放签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周边环境非常重要,而且也逐渐接受了通过国际合作来防核扩散的观点。

  1992年3月,中国加入了NPT,承诺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核武器扩散、不帮助别国发展核武器的政策。
此后1996年,中国又首批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4年5月,中国又加入了核不扩散体系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组织核供应国集团(NSG)。
目前世界公认的合法有核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即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国的核地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人类还无法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之前,5国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同时,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文件达成共识,除5国之外,不得再出现新的有核国家。
但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也是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宣称自己拥有了核武器,至此,国际核俱乐部的成员已经扩展到9个。
自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主动放弃了核武器,而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却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目前估计已达30多个。
1961年4月12日,身着90公斤重的太空服,原苏联首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重达4.7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
“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
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行动
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杨利伟(1965-)
“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
神舟六号通过专用铁轨进入发射塔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神舟飞船的发射场
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帷幕。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袁隆平(1930-),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人民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色列沃夫奖
泰国金镰刀奖
世界粮食奖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历阿克,1946年2月14日问世,运算速度每秒钟5000次加法。
据统计,从1945年至今,世界上大约制造了12.8万枚核弹,美国最多,为7万多枚,前苏联/俄罗斯为5.5万枚。1986年左右服役的核弹数量高达69478枚,能把整个地球毁灭无数次。除了世界上公认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核国家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也是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此外,还有30多个国家,能够提炼高浓缩铀,成为“核门槛”国家。
目前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有核国家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国的核地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人类还无法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之前,5国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同时,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文件达成共识,除5国之外,不得再出现新的有核国家。
一些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主动放弃了核武器,而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却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
◆拥有核武的9个国家:
◆ 美国 超过5000个战略弹头、超过1000个战术弹头。
◆ 俄罗斯 近5000个战略弹头、约3500个战术弹头。
◆ 法国 大约350个战略弹头。1960年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
◆ 英国 大约200个战略弹头。1952年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
◆ 印度 45到95个核弹头。1974年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
◆ 巴基斯坦 30到50个核弹头。1998年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
◆ 中国 拥有少量核武器。1964年成功试爆第一枚核弹。
◆ 朝鲜 据信拥有足够的核原料制造约6到10件核武器。
◆ 以色列 拒绝证实拥有核武器,但普遍估计拥有200个核弹头。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8个宣称自己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目前,已公开承认是核武国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以色列被广泛认为拥有核武器,但从来没有正式承认拥有核武器。至此,国际核俱乐部的成员已经扩展到9个。
冷战刚结束,鉴于国际形势缓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国家都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它们之所以弃核,是寄希望于有核国家逐步削减核武器,受到有核国家的保护或不受到核攻击。
此后,另一些国家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如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了核爆炸试验。
以色列和日本虽未公开进行核爆试验,但以色列是公认的具有核武器的国家,而日本则完全具备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条件。此外,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亚放弃了核计划,把相关资料和离心机运往美国。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去年证实,韩国科学家曾进行两次提取钚和浓缩铀的活动,引起一时轰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2007/10/16日警告说,如果国际社会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阻止核技术扩散,“短期之内”会有多至30个国家将获得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用核武器保护自己的可能。20至30个国家拥有在短期内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巴拉迪说。
军控专家指出,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只有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才被承认为合法的核武器国家,而当时符合这一规定的国家仅有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尽管这一规定对那些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似乎不太公平,但条约明确要求核武器国家必须进行不可逆的核裁军。在国际法中,这个条约是平衡的:一方面,防止核扩散;另一方面,进行核裁军。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后,印度研制了核武器,巴基斯坦研制了核武器,继朝鲜之后,是否会有新的成员陆续进入全球核俱乐部?一旦世界进入“核扩散”时代,世界该怎么办?
4.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发射
路线
1948年夏,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之势已成,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他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 的明确目标来到美国,进了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 院,在从事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他积极参加了进步留学生团体-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热切关注 着祖国的情况,他被推选为分会干事之一。

1950年春,新中国诞 生的消息传到了大洋波岸。邓稼先决心尽快回国。他用了两个月 的时间写完论文,并于8月5日顺利通过答辩,20日参加了颁发博 士证书仪式,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邓稼先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 号轮船回国,同船还有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他们冲破重 重阻挠,终于在国庆前夕回到了祖国怀抱。
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而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 的了。
想想学位毕业7天,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的邓稼先,为中国的国防核工业呕心沥血,年仅62岁就因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去世。 想想刚刚过世的陈省身先生,生活俭朴、出钱出力、培养弟子、呕心沥血,一心祖国科学事业,真泰山北斗。身为科学家,应当规范言行,树学人之楷模。
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爱国学者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帮助祖国建设。

在一次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他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
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到了国内,很想问邓,但是没有启口。直到上飞机时,他问了:“有没有美国人?”邓迟疑了一下,说:“你先走吧。”邓回家立即请示周总理。周说:“把实情告诉他。”

邓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了一封信,送信的人就等在桌边,立即拿了上飞机。到了上海赶到给杨振宁的送别宴上,亲手交给他。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杨立刻到洗手间去了。作为一个宴席的主宾,突然地泪流满面。人们的惊讶可想而知。

他流泪了。他当年在云南,后来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是他的祖国。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他的泪水流在中国,中国接受着。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北京时间2007/10/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