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
  • 资料信息
  • 科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 晏子使楚

  • 格式:  PPT
  • 大小:  1.46M    32张
  • 时间:  2017-03

7.2 晏子使楚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7.2 晏子使楚PPT课件27.2 晏子使楚PPT课件2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
1、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书。
2、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检查预习:
1、给下列汉字注音
赐( )晏子酒 酒酣( )
缚者曷( )为者也
吏二缚( )一人诣( )王
橘生淮( )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hān



huái
zhì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2、分析晏子的形象。 3、学习并体会晏子的论辩技巧。
自学课文:
1、读课文,把握节奏。 2、结合书上注释,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并能疏通课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
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

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

曰,何坐?曰,坐盗。”
自学检查:
出使
听到晏子出使楚国的消息

熟练
言辞
将要
指晏婴
以何 ,做什么
相当于“于”
捆绑
做什么
回答
犯罪
盗窃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

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赏赐
酒喝得正兴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同“何”,什么
本来
善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离开座位
之:代词,代“橘生淮南则为橘……其实味不同”
则:连词,就


变成,变为
只是
果实
不同
它们的
指示代词,这样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同“嬉”,开玩笑
耶: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吗”

现在

莫非
才德极高的人,文中指晏子
朗读课文: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设疑·探究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第二段:写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合作交流:
1、楚君臣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说说你的依据?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晏子是怎样巧妙地应对楚王的羞辱的?
初衷是针对晏子,从文中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可以看出; 后来矛头直指齐人,就是针对齐国了,从文中“齐人固善盗乎?” 可以看出.
晏子先姑且承认被绑的人是齐国人,采用比喻、类比的方法,寓刚于柔,语气委婉,如”避席” “闻之”“得无”,说明并非齐国人善盗,而是楚国国风不好,有力巧妙地回击了楚王.折服了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生于淮南
生于淮北


水土异也
( )

生长于齐
入 楚
不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类比推理:
2、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
1、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环境中行为、品质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合作探究
形象分析:
晏子:具有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卑不亢的精神,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楚王:是个自作聪明,仗势欺人,自作自受,但能知错就改的人.
晏子
楚王
1.古今异义词:

古: __ 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

古: _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_
其实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所以
犯罪 如:坐盗
坐下,动词
座具 如:避席
席子
它的果实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总 结:
2、通假字: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曷”通“何”:什么
“熙”通“嬉”:开玩笑
3、词类活用: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于、擅长。
4、常见文言句式:
①固定格式:得无 …… 耶? (莫非 …… 吗? 难道……吗?)
②判断句
③宾语前置句
判 断 句: 1、 晏婴,齐 之 习 辞 者 也。(……是……)
2、圣人 非 所与 熙 也。 (……不是……)

宾语前置句: 何 以 也? (以何:用什么)
何 为 者 也?(为何:干什么 )
王 曰,何 坐?(坐何:犯了什么罪)
巩固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耶!
2.解释下列红色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
③齐人固善盗乎( ) ④叶徒相似(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捆绑
座位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楚王闻之
(2)齐之习辞者也
(3)吾欲辱之
(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代词,指晏子出使楚国的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他,指晏子
这样一件事

4、说说下列“之”的用法及解释。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缩写为四字成语是( ),意思是( ) .文中把“淮南”比作( ),把“淮北”比作( ),把“橘”比作( ),把“枳”比作( )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缚者曷为者也。 ( )
(2)圣人非所与熙也。( )
同“嬉”,开玩笑
同“何”,什么
南橘北枳
比喻由于环境影响而品质变坏
齐国
楚国
不偷盗的人
偷盗的人
7、“婴闻之”中“之”指代什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1、宴席上,楚王极富侮辱性的一句话是什么?
齐人固善盗乎
9、楚王想侮辱晏子却想不出办法,就问计于手下人,手下人想出了怎样的计谋?(用自己的话回答)
当晏子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8、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试一试
1、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的吗?
“看来你小时侯一定很聪明.”
2、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
“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__________________。"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而我恰恰相反
迁移练习: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 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来到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说话和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别人的同情、合作和帮助。
——富兰克林
教师寄语
1、古今异义字
2、通假字
3、词类活用
4、常见文言句式:
①固定格式:得无 …… 耶? (莫非 …… 吗? 难道……吗?)
②判断句
③宾语前置句
课后作业:
总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