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望岳

  • 格式:  PPT
  • 大小:  834K    20张
  • 时间:  2017-04

免费下载《第20课:望岳》语文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20课:望岳》语文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0课:望岳》语文ppt课件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望岳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救世的抱负,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朗读
诗题为《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何不同?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
远望
泰山高大秀美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望”的角度如何?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的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首 联:
——
近望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的角度如何?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颔 联:
——
细望
有云团浮现,有飞鸟出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望”的角度如何?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颈 联:
——
意愿、愿望
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当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尾 联: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吸引你,并说明理由。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特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饱览群山风光的愿望,更主要的是,把登临泰山顶做为人生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象征,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朗读
1.首联、颔联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2.颈联、尾联的画面如何?
3.是什么原因使得春天荒凉,诗人与亲人无法团聚?
国破(国都破败) 草木深(杂草丛生)
花溅泪(感伤而泪水纵横)鸟(发出惊心的叫声)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牵挂着亲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不觉搔首踌躇,顿觉发白稀疏,几不胜簪。
烽火(指战争)
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比较阅读
从主题思想、诗作风格等方面比较
这两首诗除了所写内容外,还有哪些不同点?为何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不同点——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诗作风格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远大抱负
忧国、伤时、思家
豪迈激昂
沉郁悲怆


《望岳》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 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诗人当时25岁,正值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之际。宏伟的抱负,高远的志向,使年轻的杜甫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活力。他面对壮丽的五岳之尊,内心激动不已,再也控制不住豪迈的情感,他对齐鲁大地深沉而真挚的爱,对东岳泰山崇高敬仰之情顿时化作惊涛巨浪从心口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春望》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7月,诗人投奔即位于灵武的肃宗,不料中途被贼兵所俘虏,被押至长安,这首诗是杜甫困居长安时写的。当时长安沦入叛军手中,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虽然春光明媚,但国都残破,一片荒涼,令他倍添愁思,加上战事不断,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乡及亲人,所以他在詩中表达出伤感的情绪。
作业:
1、找一找其他诗人写泰山的诗,试与《望岳》作比较
2、找一找其他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试作分析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