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望岳

  • 格式:  PPT
  • 大小:  2.83M    50张
  • 时间:  2017-04

初中语文《第20课:望岳》ppt免费课件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初中语文《第20课:望岳》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语文《第20课:望岳》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语文《第20课:望岳》ppt免费课件下载初中语文《第20课:望岳》ppt免费课件下载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上联: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下联: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因曾在长安城南少陵居住,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后来担任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传世。现存诗1400多首。这些诗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的历史面貌。因此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
3
1、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望岳》
2、十年长安仕途生活
3、安史之乱时期
《兵车行》《三吏》《三别》《春望》
4、漂泊西南天地间
《登高》
2017/4/7
4
李白诗与杜甫诗比较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盛唐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及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飘逸、浪漫、夸张、自由奔放。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是现实主义诗作的典范。
望 岳
杜甫
2017/4/7
6
自主学习
1、认识“五岳”名山。

2、了解泰山。

3、把握诗歌创作背景。

4、朗读诗歌。
2017/4/7
7
五岳名山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五岳独尊——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自汉代确立“五岳”以来,泰山就居于“五岳独尊”的地位。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朝历代,无论谁当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为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泰山山势突兀挺拔,气势磅礴,颇有“擎天捧日”之势,著名景点有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等。“泰山日出”更是天下闻名的景观。
2017/4/7
9
2017/4/7
10
2017/4/7
11
2017/4/7
12
2017/4/7
13
创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2017/4/7
1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 dài
了 liǎo
眦 zì
2017/4/7
15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出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
远望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清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夫fú,语气助词。未:没有 了:完
2017/4/7
16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近望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
造化:大自然。钟:汇聚 阴阳:山南山北
此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017/4/7
17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凝望
此句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荡:荡漾,曾:层,决眦:睁大眼睛
2017/4/7
18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会当:应当,凌:登上
绝顶:最高峰。)
2017/4/7
19
全诗翻译:
泰山到底怎样呢?从齐到鲁青翠连绵,一望无际。
大自然将天地间的神奇秀美都聚集在这里,山南山北明暗分明,判若晨昏。
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坦荡,目送归鸟入巢,眼眶几乎都要睁裂。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2017/4/7
20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2、诗言志,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饱含哲理,请分析。
2017/4/7
21
解读《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凝望
俯视
2017/4/7
22
1、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远望
2017/4/7
23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近望

3、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睛仔细看才能看见。
凝望
2017/4/7
2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想象登上顶峰时见到的景色。
俯视
2017/4/7
25
2、诗言志,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赞美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势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17/4/7
27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2017/4/7
28
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
1、上联写站在山上,可以望见无边的大海,海的尽头,就是天了,海天相连,气魄可够大的。寓学海无边苦作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林则徐的下联则以脚踏绝顶峰,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一览天下小!抒发了凌云壮志。
3、上下联平仄、对仗都很工整、和谐,意境更佳 。
2017/4/7
29
难点探究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结合诗句分析其中的原因。
2017/4/7
30

1、用词精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
“割”字锤炼得极好,远看泰山南北两面,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巍峨形象。
2017/4/7
31
2、富有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厚,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虚实相间的写法。
本诗因为采用虚实相间的写法,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
1、2句虚写,3、4句实写,5、6句实写,
7、8句虚写,虚实交错,意韵悠长。
2017/4/7
32
第二课时
2017/4/7
33
春 望
2017/4/7
34
自主学习
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2、了解近体诗。

3、朗读诗歌。
2017/4/7
35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疮痍,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写作背景
2017/4/7
36
关于近体诗
1、古体诗:古风,形式较为自由。
2、 近体诗、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2、4、6、8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135仄 《春望》
3、 现代诗歌
2017/4/7
37
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
jiàn
溅落


sāo

zān
shēng
能够承受
一种束发的首饰
简直
hún
2017/4/7
38
全诗翻译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2017/4/7
39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17/4/7
40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诗歌的写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望到的哪几个景象?情感?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4/7
41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幽深)。对比手法,虽为写景,却抒情。
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内心凄凉之情。
2017/4/7
42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触景生情)
2是.这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景,都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颈联: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亲人,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在无奈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45
望:
望中所见:?
望中所感:?
望中所思:?
望中所想:?
2017/4/7
46
整体把握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妻离子散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主题
《春望》描写了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在长安城的所见所感,
描绘了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2017/4/7
48
比较阅读
再读《望岳》与《春望》,找出两首诗在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和写作风格上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同点——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诗作风格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远大抱负
忧国、伤时、思家
雄伟深远
深沉含蓄
《望岳 》《春望》
50
蕴含怎样的哲理?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