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望岳

  • 格式:  PPT
  • 大小:  150K    14张
  • 时间:  2017-04

免费下载原创《第20课:望岳》ppt课件(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原创《第20课:望岳》ppt课件(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语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写远望中泰山的山势。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峨嵋高大的形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凝望之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可见时已薄暮,登顶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览,这里当“俯视”讲。《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取用入诗,既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中心: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二十四时游吴、越归洛阳,应进士试不第。次年漫游齐、赵。当时他的父亲任允州司马。杜甫于开元二十年740至允州探亲,此诗当做于这一年。
《望岳》中考题集锦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3、"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字,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望岳》中考题集锦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3、"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字,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_______。(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8、《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答案: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1、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3、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要勇往直前、勇于攀登。
钱塘湖春行
“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瞭望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云气低垂,接近水面,所以说“云脚低”。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黄莺是春天的歌手,燕子从南方飞来筑巢。“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整个画面生动有趣。“几处”而不是处处,“谁家”而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
诗人信马游春,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让人眼花缭乱,路上新生的嫩草刚刚盖过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早春的西湖,到处是鲜花碧草供人观赏,但游人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字。白沙堤在西湖内,长二里。因其通往孤山,又称孤山路。后人为纪念杭州刺史白居易,又称白沙堤为白堤。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中心思想)。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