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幼儿园资源>走进小学>幼小衔接讲座ppt课件

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免费下载教研课《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ppt课件(幼小衔接讲座)8
做好幼小衔接 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何为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何为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对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从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沿用小学生的教育模式。
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特点、学习特点。

简单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
幼儿园是什么?
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是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而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由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和各种游戏活动组成。
幼儿园名字的来历
德国幼儿学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1840年5月的一天,福禄培尔在村里的山丘散步,站在上顶上遥望,看到金色的夕阳和树木上点点的新绿,他突然大叫:“有了!就把它叫做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吧!在这个花园里,幼儿不会受到压抑,他们可以自由成长”。
从此以后,福禄培尔把他的幼儿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小 学
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
.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不具强制性,家长可以选择送孩子上幼儿园,也可选择不送。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教育“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
幼儿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小学教育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教育课程与小学课程不同
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五大领域: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
而小学的课程相对来说要多些: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4.教育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
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小学教育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但是: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极为严重!
.
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一句“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误导了多少家长和幼儿。
.
幼儿园为何会出现
“小学化”倾向
.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父母的教育价值取向
1、我国由多子女家庭已完成到独生子女家庭的过渡,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由此在教育、经济等方面为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2、特别是乡村幼儿家长受生存环境的影响,让子女通过升学,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学方向,幼儿园应该教孩子们将来有利于考大学的“有用知识”,也自然是家长们的一种认可。
调查显示:
79.8%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所谓“文化知识”是指
识字(62.7%),
数数(52.8%),
讲故事(49.2%),
唱歌(36.6%)。
调查还显示:
56%的农村幼儿园以识字,写字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方式。
由此可见,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识字读本成了幼儿教师最为依赖的教育资源,幼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得不学习那些远离他们生活但“将来有用”的知识,其最后结果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愈演愈烈。
.
这种倾斜的教育价值取向,
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
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
许多家长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他们以自己的小孩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津津乐道,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
.
为什么学前教育要杜绝“小学化”、 “成人化”倾向?
.
“小学化” 的十种表现形式:
一、
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运算、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某私营幼儿园的家长广告栏前,前来接幼儿回家的家长都在抄录这样的布告
温馨提醒:

今日家庭作业
小班:拼音“b”“p”“m”“f”各写10遍
中班:“人”、“口”、“天”各写20遍
大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10遍,
拼音“ao”“ou”“iu”各写20遍
.
二:
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
三、
统一使用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就如小学教材一般,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四、
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五、
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六、
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
.
.
.
七、
玩具、游戏材料、学习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八、
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九、
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
十、
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小 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除了这十种表现外,在实际办园中可能还有其它一些表现形式,但总之都是违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按照小学的方式来教幼儿。
“小学化”的八种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巨大的,影响是极坏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尤其是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深刻的认识。
归纳起来,至少有八种危害:
一、 违背幼儿天性。
古人讲,“树木以天,以致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完全不尊重幼儿的身心特征,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从学习之初就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影响孩子可持续发展,“费力不讨好”。
一位家长的反映:
“我的孩子在津南二幼上大班,自从上大班后老师每天教孩子小学的语文和数学知识,放学写不完不让回家,回家后还留好多作业(例子:今天留的作业写20个拼音每个拼音写一行,60道1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还好半个小时能写完,数学孩子不会在家长的帮助下最少也得1个小时,孩子还不爱写,一晚上就得一直学习,我不明白是国家让这么做的还是教育局让这么做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弄没了,这么小就不爱学习了。上学怎么办?”
卢梭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二、 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处于迅猛发育期的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幼儿长期埋头读写,容易造成近视、脊柱弯曲等病症,同时,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幼儿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容易疲劳,也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如表情呆板等
.
由于小学化教学过早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
三、扭曲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幼稚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想象与梦想能力。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16岁神童:张炘炀
16岁中国最小博士逼其父北京买房谁之殇?
从他十岁读大学起,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迹、天才,也一直遇到很多疑问、忧虑和困惑。在接受记者访问时,道出了往事,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
..
.
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天才,年纪尚小便有很多荣誉,在某个方面破了很多记录,但人格未必健全。天才可以桀骜不驯,可以自傲自大,但天才也得食人间烟火,懂得基本的为人做事道理。
.
张炘炀在学习上可能真的很牛,然而从他所说的一系列话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天才的人格魅力,反倒是觉得这是一个自大、没责任心、不孝顺的孩子。
.
.
.
这是一个人造的“天才”,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这种天才,他们的命运大多不会很好,在智力方面是卓越的,但人格是残缺的。
这是急功近利的父母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把自己的梦强加给孩子,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塑造一个天才,这不是奇迹是摧残。
四、 抹杀幼儿想象和创造力
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幼儿生命发展的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必然大大缩减幼儿成年后的创造力以及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反而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对造就国家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创新人才带来不利影响。
.
08年7月,一个消息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县城传开:魏永康,这位曾经扬名当地的“天才少年”肄业回家了,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
他两岁掌握了1000多个字,
4岁掌握初中文化,
8岁上重点中学,
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17岁进入某国立研究所硕博连读,
20岁时肄业回家。
.
据报道,这位学习上的天才却是生活中的低能儿,对社会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干了危害他人的事仍浑然不知。”

他母亲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写了一百多首打油诗,贴在家里的墙上,这其中一首:

“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
.
无独有偶,04年春节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免试录取的13岁湖北天才少年鲍宇阳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一是因为其虽然理科优异,语文、英语却极不相称地差,
二是因为性格较孤僻、没有朋友、与人沟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差。
神童:宁铂
据70年代当时的报道,宁铂4岁认、懂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会使用中草药,被称为“神童中的神童”。他破格进入大学还直接导致中国科技大学在1978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学天才少年班。
.
然而,太多的关注和压力让宁铂不堪重负,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这也是他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
.
1998年,宁铂参加央视“实话实说”。当年的“第一神童”抢过话筒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却无人理会。
后来,宁铂出家了
.
.
.
刘晓东在《解放儿童》中谈到
“东方文化中经典的成才故事是,3岁识字,5岁能诗,12岁做宰相。而西方文化关于儿童成才的经典故事则是,爱因斯坦四五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毕加索十几岁了还不懂加减乘除。(当然这里说的是主流文化。中国人也讲‘贵人语迟’,西方也出现过‘神童’威特的故事)慢有慢的好处,快未必佳。”
.
事实上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完全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
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与青蛙的世界不同,
儿童有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

“大家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是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
----卢梭
五、剥夺幼儿幸福生活。
一位法国的哲学家曾这样说过:“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仍然在我们心中,永远在我们心中,它是一种心灵状态”。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但剥夺了幼儿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幼儿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
人们常说,“是什么年纪就该去干这个年纪的事”
儿童在他的童年,该干的事就是要以最自然天真的状态,拼命玩耍、使劲撒欢、探索生活、动手尝试,在生活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对善恶美丑产生初步辨识能力……这些已经足够了。
.
如果违背了孩子成长和智力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其结果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伤”在起跑线上。“
.
.
六、影响教师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
.
七、偏离办园宗旨。
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买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加重幼儿家长经济负担,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教育形象。
..
.
八、误导家庭教育。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园长和教师应该是“专业人才”,肩负着实践和引领幼儿教育的责任。如果幼儿园大搞“小学化”教学,就会让广大家长误认为,幼儿教育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
.
.
.
.
.
幼儿教育小学化,
让谁欢喜让谁忧?
望子成龙只为“赢”
拔苗助长易受“伤”!
.
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
重要的是赢在终点!
国家为改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出台和实施的 各种文件、举措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2010年12月2日召开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近三年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指出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4、河南、广东、山东、黑龙江、天津、武汉、哈尔滨等 省市相继出台政策,规范幼儿园课程设置,避免小学化倾向。
5、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转变幼儿园办学指导思想
要转变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教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开发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适宜方法;
要以《 纲要》和《指南》为指导,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
2、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要与家长密切联系,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幼教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通过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家长能从理论上全面地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要通过家长会,分别向家长介绍大、中、小班的作息制度,使家长意识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
要根据大脑容易兴奋、疲劳的特点,注意动静交替、动静结合;要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法。
3、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园也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指导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幼儿顺利入学。幼儿园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
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生活管理内容比较多,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没有硬性的任务和指标。
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
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
.
.
.
.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定位
目标: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
核心:促进幼儿全面(体智德美)协调发展
途径: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
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入学前的准备
入学准备不是提前入学。不是把小学的教材下放到幼儿园来,让孩子提前学拼音、写字,重点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
包括:
1、心理准备;
2、安全教育准备;
3、学习环境的准备;
4、社会适应性准备;
5、读、写准备等。
入学准备的重点
1、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社会适应性准备
3、入学前的读、写准备
幼儿学习品质究竟包括哪些方面
3-6岁是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在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指南》中将学习品质单列出来,意味着学习品质的培养进入了主流教育视野。
学习品质包括
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
1、学习兴趣: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激发兴趣才能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时兴致高昂、兴味盎然,自然能够注意集中、神情专注、活动持久。
2、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态度体现了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对学习活动持肯定的看法,流露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勤奋,愿意刻苦努力,并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学习方法:科学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工具与手段。如果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就会感觉学习轻松愉快,“事半而功倍”,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自我提升的享受过程,会学习而爱学习。
4、学习能力:优异
只要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知识与方法会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技巧,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5、学习习惯:良好
通常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对学习的掌控度大大增强,自身实力强自然信心十足。
学习能力优异的孩子会自我激励,追求卓越,向往成功,对学习上进乐此不疲,长期坚持就习惯成自然。
综合地说就是:
我有梦想、
我自己想学、
学习对我很重要、
我知道怎么学、
我不怕困难、
我会坚持到底。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反馈的一些问题
一上课就上厕所,一写作业就哭。
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讲。
老师留的课下作业不完成。(忘了 无所谓)
自理能力差,东西丢三落四,生活习惯影响学习习惯。
不能正确的对待批评与挫折。
65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反映的 孩子入学后的问题
.
一 、
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生活的习惯差。

原因:是家长、幼儿园呵护过度,包办代替过多;
二、
学习技能薄弱,对待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消极。
原因:是因为在幼儿园阶段传授过多的小学化内容,且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大多是机械识记,幼儿具体感知和实践操作少。
三、
同伴交往问题,文明礼貌不够,自我中心

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经验。
四 、
缺乏广泛地的自然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原因: 这与某些幼儿园教育过于侧重识字、拼音、阅读、计算等教育有关。
五 、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原因: 3——6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师传生受式的灌输教育,幼儿缺乏足够的口语表达机会。
六 、
自控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

原因:自控能力只有在幼儿的自主活动和自主游戏活动中才能培养,小学化幼儿教育孩子的对规则的遵守主要靠外力约束,自控能力很难形成。
七 、
孩子动手能力不足。

原因:这与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习,孩子动手操作时间少有关。
由以上现象可知:
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做准备并不是指过早的教给孩子小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养成孩子积极地社会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呵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
《指南》中幼儿的“学习”是广义的, 幼儿期的学习内容是广泛的。
如:“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
美国关于早期学习准备的相关研究提出
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入学准备:
1、社会与情绪性。如社会交往、自控力自我中心等。
2、认知和一般知识。如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知识范围的宽窄等;
3、语言。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动作技能。如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
5、学习品质又称学习习惯。
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等。
2005年以来我国学者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性研究,证明这一研究成果同样适合我国儿童。
实施《指南》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1、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2、 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
3、 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5、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6、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 、实 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7、 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