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格式:  PPT
  • 大小:  668K    35张
  • 时间:  2017-08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10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10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10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10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3)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一. 教材分析
“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点线关系、线线关系的后续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立体几何的核心问题---点、线、面之关系;同时它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位置关系,能为学生学好立体几何作好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是立体几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知识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感知并确认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会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命题;
能力目标:培养类比、转化、归纳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合理推断能力和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线面垂直关系的研究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一.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一.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教学关键:类比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对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考虑,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问题引导、类比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
(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空间想象的难度,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学法指导

观察、概括、总结、归纳、类比联想是学法指导的重点。让学生观察、思考后,总结、概括、归纳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为了加深知识理解、掌握和更灵活地运用,运用类比联想去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这样,可以增进热爱数学的情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和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四. 教学过程

(二)教学程序
(一)教学流程图
Ⅰ、复习引入 设置情境
Ⅲ、拾级而上 归纳定理
Ⅳ、技能演练 应用巩固
Ⅴ、回顾反思 小结作业
Ⅱ、联想类比 建构概念
1、复习引入
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二)教学程序
2、设置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最多的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怎样给直线和平面垂直下精确定义呢?
线线垂直
空间问题
平面问题
能否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结合对下图的观察试给出线面垂直的定义:
直线和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称直线a垂直于平面α,记作: a⊥α
A
a
B
α
直线a叫做平面α的垂线
平面α叫做直线a的垂面
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
Ⅲ、拾级而上 归纳定理
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直线垂直,此直线是否一定和平面垂直?

问题2: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两条直线垂直,此直线是否一定和平面垂直?

问题3: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无数条条直线垂直,此直线是否一定和平面垂直?
Ⅲ、拾级而上 归纳定理
Ⅲ、拾级而上 归纳定理
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Ⅲ、拾级而上 归纳定理
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一条直线
①与三角形的两边垂直;
②与梯形两边垂直;
那么直线是否与上述图形所在平面垂直?为什么?

(2)体会定理中的思想方法。
Ⅳ、技能演练 应用巩固
例1 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采用师生共同分析的方法,由学生口述证明方法,教师板书并规范证题格式,最后指出该结论可作为定理使用。
通过学生回答关注学生表达,
通过教师板书体现示范功能。
Ⅳ、技能演练 应用巩固
例2 在正方体ABCD-A’B’C’D’中,

求证:BD⊥平面ACC’A’ .
. A
l
. A
α
. B
. M
α
. N
平面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在空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
在空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
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
过平面α外一点A向平面α引垂线,则点A和垂足B之间的距离叫做点A到平面α的距离。
Ⅳ、技能演练 应用巩固
练习:书P35练习1,2,3
1、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小结
Ⅴ、回顾反思 小结作业
2、作业
1、阅读课本,整理课堂笔记;

2、书P38习题5,7

3、预习线面垂直的性质

4、(探究题)证明:在空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
作业分多形式、多层次,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Ⅴ、回顾反思 小结作业
五. 说明和反思
(一)设计说明
1.授课计划设计的出发点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 说明和反思
2、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五. 说明和反思
(二)过程反思
反思促使我们学习,学习促使我们进步。
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蕴涵着化归思想、类比思想,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从注意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五. 说明和反思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