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第二单元

  • 格式:  DOC
  • 大小:  56K    10页
  • 时间:  2017-11

同类资源

第二单元 习题2
大小:58K

第二单元 习题1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
检测卷(1)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演练(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汜南(fán) 逢孙(féng) 夜缒而出(zhuì) 佚之狐(yì)
B.刀俎(zǔ)    忤视(wǔ)      切齿拊心(fǔ)      樊於期(wū)
C.陬生(zōu)   彘肩(zhì)      目眦尽裂(cī)      飨士卒(xiǎng)
D.杞子(qǐ)    箕踞(qí)       皆为戮没(lù)      被八创(chuā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允许/陨石/吮吸/殒身不恤   B.懒惰/水獭/癞子/万籁俱寂
C.攘袂/决心/诀别/难以抉择   D.手谕/绝域/熨帖/嘉峪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推崇/追朔/撰写/在所不惜   B.书籍/薪水/商榷/名噪一时
C.碟片/聘请/扼要/凭心而论   D.喧闹/严竣/扉页/催枯拉朽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
(2)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毋庸 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3)按其成就,(华罗庚)已经越过了每一条学院式的要求,但在剑桥大学他从未正式入学, 没有得到博士学位。
A.俭朴/质疑/因而   B.简朴/置疑/因而
C.简朴/质疑/从而   D.俭朴/置疑/从而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读者在未弄清其寄托意义前,也觉得它有完整的欣赏价值,而一旦弄清了它的寄托意义,则倍觉意味深厚,魅力无穷。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从作品的字句所提供的情景来看,可以组成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其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风俗宛然在目;但从作者的生平背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看,这又是一首干谒请托的赠诗,作者焦急与渴望的心情昭然若揭。
A.魅力无穷 B.宛然在目 C.干谒请托 D.昭然若揭
6.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①无能为也已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共其乏困
⑤卒起不意
⑥距关,勿内诸侯
⑦失其所与,不知
⑧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③④⑥⑧ B.②④⑤⑦⑨
C.①②④⑤⑦ D.①④⑤⑧⑨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9.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大王来何操?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今日之事何如?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6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
,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3)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二、课内阅读。(37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2分)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3分)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 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 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7)翻译下列三个句子。(10分)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三、课外阅读(30分)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 幽栖者:隐居的人
B.次于南隅 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浊而模糊
D.聊刊前谬 刊:刻印
   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4分)
   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4分)
    ①与“枹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
   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8分)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2分)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3分)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观点是
    根据是
5、翻译下面三个句子。(11分)
 (1)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
 (2)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
(3)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


第二单元测评卷1
答案解析
一、1.B 解析:A项“逢”应读“páng”;C项“眦”应读“zì”;D项“箕”应读“jī”
2、解析:A项,”吮”读”shǔn”,其余读”yǔn”;B项,分别读”lǎn”“tǎ”“lài”“lài”;C项,”袂”读”mèi”,其余读”jué”;D项全读”yù”。 答案:D
3、解析:A项,”朔”应为”溯”;C项,”凭”应为”平”;D项,”竣”应为”峻”,”催”应为”摧”。 答案:B
4、解析:”俭朴”,俭省朴素,侧重于”俭省”。”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侧重于”简单”。”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质疑”,提出疑问。”因而”,表示结果。”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答案:B
5、解析:D项,”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所有的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D
6.C 解析:①“已”通“矣”;②“振”通“震”;④“共”通“供”;⑤“卒”通“猝”;⑥“距”通“拒”,“内”通“纳”;⑦“知”通“智”
7.B 解析: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8.A 解析:“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9.A 解析:A项为一般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0.答案:(1)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不知(2)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
二、课内阅读
(1)略
  (2)D(“说”通“悦”。)
  (3)D(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4)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5)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6)C
(7)(略)
三、课外阅读
1.D(刊:修订)
    2.三者同属一个人。“幽栖者”是李渤的自称,“白鹿先生”是李渤的号。
    3.①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②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4.①李渤的结论是“山乃石名。”②持否定态度;“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③观点是:“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根据是:“形如覆钟”。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