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小学作文教学>读后感课件

免费下载小学读后感作文写作技巧公开课《习作读后感》ppt课件19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小学读后感作文写作技巧公开课《习作读后感》ppt课件19
记叙文写法的读后感
我心中的“铜像”
姓名:庞欣 班级:七(3)班 学校:师大附属中学
那一年,我还很小。有一次去一个阿姨家做客,看见她家的书橱里,有一尊紫色的,几十厘米高的铜像。那是一位神情慈祥的老人。我好奇的打量着这尊铜像,问道:“这是谁呀?”“是鲁迅!”阿姨的语气颇有些自豪。
于是,我的脑海中就存下了这样一位伟人——鲁迅。
那时年纪还很小,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真正的了解鲁迅,还是在他所写的一篇篇文章中。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我仿佛看见了在百草园中,小时候的鲁迅玩的不亦乐乎!依稀听见了从三味书屋里传出一些不情愿的读书声,夹杂着一句句枯燥无味、深奥难懂的课文。知道了象鲁迅这样的伟人小时候也不喜欢上学。
在《社戏》中,我看到了江南水乡中夏夜的美景。体会到了迅哥与伙伴们的乐趣。感觉到鲁迅热爱和平,向往自由,依恋家乡的心情。
儿时的鲁迅,天真活泼,不谙世事。而长大后的鲁迅,却是一个忧国忧民,为人民服务的人。
读《呐喊》时,我看到了闰土的穷困卑微,杨二嫂的尖酸泼悍,孔乙己的迂腐凄惨,阿Q的自欺欺人……我仿佛听到了鲁迅震颤心扉的呐喊,他多么想唤醒这些沉睡的灵魂啊!
而《彷徨》一书,我虽然还没读,但我已好象看到了鲁迅站立的姿态,挺直的脊梁和他“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精神。
当我读懂了鲁迅的作品,我也读懂了他这个人,他就是那个时代的血性和钢,是我们名族体内的钙,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俄国人自豪地说,他们的民族产生了列夫·托尔斯泰;英国人自豪地说,他们国家产生了莎士比亚;而我,也可以更自豪地说我们民族产了鲁迅!
毛主席曾经赞扬过鲁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而我,更要赞扬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三 品 水 浒 七(3)班 杨博轩
是什么?不大的身躯里却藏满智慧?是什么?薄薄的衣衫上却记载千年历史?
是什么?默默无声中却给人一生教诲?是书,是书,还是书。 ——序
记得家里很早以前就放着一本厚厚的《水浒传》,在当时的我眼中真可谓是“庞然大物”。无奈当时的我年幼无知,只将其当作玩具,这也算是我和书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
真正第一次开始读《水浒》时我已经10岁了,刚开始读时并不觉得情节好看,只是被里边的人物们吸引了,足智多谋的吴用,鲁莽仗义的李逵,赤胆忠心的林忠,勇敢无畏的武松。。。。。。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当时并没有弄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但这粗略肤浅的浏览已经让我受益匪浅。这可能就是我的一品水浒吧!
然而读过了不等于读透了,浏览了不等于深入了,于是六年级毕业后,我开始了第二次阅读……
这时的我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了,我开始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兴趣,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在我眼里,“历史”二字永远代表“生涩,枯燥,乏味”,但这次完全是个例外,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体会到了宋朝的腐败统治;我依稀听到了老百姓们的呻吟;我隐约看到了民不聊生,日益衰退的国家……就这样,我忿忿不平的结束了我的二品水浒!
步入初中后,作文成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我又读《水浒》,期望在其中发现点什么……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物汇集在一起却显得丝毫不乱?为什么有许多细微的动作、神态描写?为什么每一章看似在讲不同的故事,却都与上一章藕断丝连,使文章毫不脱节呢?这些问题有的已解决,而有的却至今还不明白。
三品水浒,三种收获,三次畅谈,三种心境,相信,这三次之后,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品味《水浒》时,我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收获。
一本好书,百看不厌,“多读书,读好书”必定会让你在人生道路上愈行愈顺,愈行愈远!
议论文写法的读后感
“成功并非受之天也”----读《伤仲永》有感
初一(4)班 荆 琪
人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上帝给予你的聪慧;也自然离不开爸爸妈妈对你的教诲;但最最离不开的就是你自己努力学习,不懈追求、奋勇拼搏的实际行动……
丑小鸭之所以成功蜕变成了天鹅是因为它的努力,让这只连上帝都不被看好的野鸭子超越了自我;可自幼天资过人的方仲永却不幸……年仅五岁的他承上天恩惠,不仅可以作诗,而且其水平已达到了“文理皆有可观”的境界,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叫绝。然而“又七年”其才能渐渐隐退,最终“沦为了常人”。
仲永的经历正印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的确,人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意志与努力换来的,并不是依靠先天的禀赋。命运是公平的,它虽然有时给予你一切的磨难。不过只要你不屈服,它就会为你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因此,反抗命运的人最终飞向天堂;屈服命运的人只能爬向地狱。
夏洛蒂.勃朗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然而他也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她也选择了这条路,可是写作的道路并不顺利,无数次遭到退稿。但她仍然不懈努力,最后出版了《简.爱》这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并因此而轰动了文坛。
也许会有人说:是运气,使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一下受到肯定;也是天赋,给了贝多芬生来就有的作曲能力;也是偶然,上帝赐于阿基米德“杠杆原理”的灵感……但事实证明,天赋的毕竟是有限的,“受之人”及后天的追求则是我们成功的根本。因此我坚信:“成功并非受之天也”。
“不至”与“至而过”——读《伤仲永》有感
初一4班 万小乐
《伤仲永》是北宋王安石所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孩子,天资聪颖,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名后,他的爸爸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从而不再让他学习,带他到全县的人家里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作者据此论证:神童的智力虽先天基础好,但如果得不到后天教育和培养,先天因素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还会遭到泯灭。
古代得到良好后天教育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童很多,譬如孔融,自幼聪颖善良,他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如果后天不勤奋学习,他怎么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呢?曹植五岁智力超群,巧法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如果他后天不勤奋学习,又怎么能与曹操一样成为一代文豪呢?
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
如今现代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这已经是今非昔比。但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们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有的孩子不堪重负,出现悲剧。比如,湖北枝江一中高二学生覃瑶投湖自杀。覃瑶四岁开始读小学,八岁读初中,十二岁保送枝江最好中学,却因父母期望大承受不住自杀。
由此可见,后天教育“不至”会毁灭一个天才,后天教育“至而过”同样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是否引起我们的深思呢?难道非要“望子成龙”不可吗?
其实并不是每一朵花都有提前开放的理由。让我们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天才”,不要过早扼杀孩子心中最美好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种种向往……
莫贪小便宜——读《伤仲永》有感
七(4)班 毛静雯
《伤仲永》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仲永在五岁时就能写出觉悟非常高的诗,因此引来了求诗的人。他的父亲为了贪图这小便宜而不让仲永学习,所以仲永的才能到十二、三岁时就开始衰退,到了二十岁左右时,就变成普通的人了。仲永为什么会变为常人呢?我认为是因为他的父亲为了当时的小利益而不让仲永学习而造成的。像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也有!
从前在明朝时期有个叫强得利的人,在街上拾到一个装有两个银元宝的包裹,那个丢包裹的人赶到后就要向强得利要回来。他不乐意,就想了一个方法: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丢包裹的人,再请周围在场的人吃饭,那个人立马答应了。后来强得利就把银元宝拿到银匠铺里去化开。结果被银匠发现了问题,原来那个银锭就是外面一层银皮,里面是铅做的。这时跑来了两个官人,将他押到官府里去了。
这儿有一个相反的例子:在唐朝,有一个叫裴度的宰相,在他还没当上宰相之前,他几次科考都考不取。有一天有个看相的人告诉他,今天午夜就是他的死期。因为他没家,所以他就躺在山庙里等死。他在香案上看到了一个玉带,便赶忙跑出庙找失主,他刚找到失主,只听“轰”的一声,那个山庙塌了下来。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不要贪小便宜。当金钱、名利、荣誉等各种各样的诱惑在你面前时,你要记住:如果它本身就是你的,你就要去拿;如果它不是你的,就千万不要想着贪图这些!
随笔写法的读后感
《满井游记》鉴赏 赵雪薇
我认为一篇文章如果想带给人一种意境,那么,它一定要融入一种情感,就像刘勰主张的“为情而造文”。文中“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一句,看似写景,其实是在抒发对春天的赞美。而本文中,作者真正想要抒发的是厌倦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这样一来,那种厌倦官场生活的消极情绪就把之前对春天的赞美打了折扣,使春天的景色中也笼罩了一种消极情绪,王安石认为“文者,言乎志也”,叶燮所说“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词宏,志远则旨永”。而袁宏道丝毫没有从春的气息中提炼出一种逆来顺受、发扬志向的精神,而是看似写景,实质上在为自己补救精神上的内伤。这样,春天带给我们的那种健康向上的意境,也被作者为自己疗伤的主旨所玷污了。既然是寄托一种消极情绪在山水之间,又怎会体现向上的意境呢?况且文中对春景的描写也并不是很到位。至少我这么认为。
首先,他把山比作美女,我就不懂,美女怎么能和山相提并论呢?这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又有什么相象之处呢?再者,如果他不提雪水也罢,可他既然提到了,那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土被水沾湿变成泥,稀泥烂地的,有什么美可言呢?最后一点,袁宏道不是主张“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吗?为什么最后一句交待时间时,仍有抄袭古人之嫌,这句话与《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最后一句不相象吗?
不过,文中的“若脱笼之鹄”是给人一种自由、豁然开朗的感觉。
诗歌写法的读后感
赞木兰
初一4班 刘爱枫
木兰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代父去从军,衣锦把家还。
不贪官与财,愿做闺中秀。
秀得女儿妆,自此受人夸。
飒影柔情
初一4班 古丽努尔
木兰换装替父征,万里赴战度若飞。
沙场飒影显豪迈,月下思亲露柔情。
征战多年立功归,还乡心切辞官回。
亲人相聚喜满堂,雌雄难辨叹聪慧。
木兰诗之威名与柔情
初一4班 吴新宇
巾帼英雄威名传,哪知柔情深似海。
替父从军孝心满,冲锋陷阵任女行。

木兰诗之战斗与思乡
初一4班 吴新宇
驰骋沙场气冲天,却在月下撒银泪。
不因疼痛不因伤,只因家乡在远方。

木兰诗之保卫与归来
初一4班 吴新宇
征战十年保家乡,昨夜听闻归故乡。
难以抑制喜与狂,思国思家思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