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初中作文教学>议论文教案

写作技巧精品《初中作文审题方法总结》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7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我们在审题时,要在找准题目中好的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写什么”。因为在应试作文是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要重要的多。“写什么”一指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指根据题目要求,“我”可以写什么。
我们在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审清题目的限制。

要仔细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作文的限制就在这些“部件”中有所体现。一般包括:字数(600字以上)、文体、话题、保密性(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

[审题训练]
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这道题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这道题限制了取材范围:我身边的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中心:趣事
这道题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哦: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写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2、审清题目的重点: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a.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b.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c.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训练] 1: 《他(她)真美》的题眼是
是“美”,我们在写作时必须抓住“美”,写出体现“美的”事件或细节,明确“美”在文中的含义,揭示“美”的本质。

[审题训练] 2:《战胜自卑》的题眼是
是“战胜”,写作时就必须交代是什么使主人公“战胜”的,“战胜”的过程如何,在“战胜”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审题训练3:《不寻常的考试》的题眼是
是“不寻常”,说明这个“考试”是与众不同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也可以指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考验,因此要选好写作的对象和材料。

审题训练4:《师生之间》的题眼是
这个题目不应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而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

审题训练5:《他也是我的老师》的题眼是
题眼是“也”这个虚词。“也”字说明“他”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学校里给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生活中或社会上给自己教诲、技能、处世的道理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选准对象,然后重点写出“他”不是老师,却像老师一样教育了我。

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

审题训练1:《在阳光下成长》的题眼是“在阳光下”。写作前就必须思考这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很显然,这里的“阳光”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阳光,而是指像阳光一样使人感受到温暖的人或事等。在思考“阳光”如何是主人公成长,在成长中“阳光”给予了什么。这样写文章时才会紧扣题目,立意深远。

审题训练2:《我的梦》这个题目关键在于对“梦”的理解。如果只是把“梦”理解为睡觉时做的梦,就很容易写成一篇想象文章。其实,这里的“梦”还指“梦想”、“理想”。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立意更深,选材范围更广。

4、围绕题意,找准写作的空间。

审题训练1:《掌声响起来》这个题目可以写什么?

“掌声”在何时何地响起?是谁给谁“掌声”?“掌声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掌声”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内容。

审题训练2: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入大海试试。”根据这则材料,请以“一滴水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联系生活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就像“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一样。“一滴水”在“大海”中永不枯竭,那么一个个个体也只有融入到集体、社会、国家之中,才会永存。有了这样的思考,写作文就不会感到太难了。
审题方法

(1)推敲法。
就是逐字逐句推敲题目规定的范围和要求。有些题目在时间、空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说明事理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要通过推敲,准确地把握。以命题《我了解的一个人》为例,该题是要求写人的文章,抓住“了解”“一个”等词,我们应当明白该文要求写“我”熟悉的、了解的人,不能写偶遇的人,而且在写作时必须突出描写“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又如《暑假趣事》,要求我们写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

(2)引申法。有时我们碰到一些文题含义比较深刻,除了本义之外,还包含着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如《明灯》一题,该题并不是要求我们来写一盏灯,而是要我们写出具有明灯一样作用的人,即能在别人遇到挫折时给人指引道路、排除困难的人。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在选材时就要努力回忆在自己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谁帮了你,或者谁用他美好的品行指引你成长的道路,这样选材就合题了,而且中心也容易阐明。
(3)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找几个与要写的作文题相似的或容易相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如: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好老师 教师,辛勤的“园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三个题目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要求写老师的,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题是要求写刚入学时的启蒙老师。第二题要求写在所有老师中你认为好的一位老师。第三题要求突出“辛勤”二字,这位所要描写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辛勤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爱着学生的老师。
(4)补充法。有的作文题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它的意思并不完整,限制的条件也少,选择的余地很大,所以可以采用前拓后补的办法,使题目范围变窄,题意更具体。如《在放学路上》《午后》等文题,只限制了时间、地点等,至于什么人、干什么都没有明确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补充成《(我)在放学路上(帮人推车)》《我在午后(给交警送水)》等,这样文题变得具体明确,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5)自问法。就是拿到作文题,对题目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审清题意。如: ①这个命题属于哪一类作文? ②写作的对象是什么?
③中心思想是什么? ④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⑤以第几人称来写?
强化演练
1、比较下面作文题目,说说每组作文题目之间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第一组题目:《我的好朋友》 《我的朋友》 《我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组题目: 《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一个爱护公物的人》
2.认真分析下面的一组题目,说说它们的写作对象都应该是谁。
《我的妈妈》/《我和妈妈》/《妈妈关心我》/《我爱妈妈》
3.读下面的文题,在认为是“写人”的文题后画上“√”。
《我的小机器人》/《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尊敬的一位长辈》/《我们的好老师》/《这件事真让人难忘》/《我的一个小邻居》/《一件小事教育了我》/《同桌》/《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
4.读下面的文题,在认为是“写事”的文题后面画上“√”。
A、《我们村的好村长》 B.《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趣事》
C、《××说我长大了》 D.《记一次有趣的自学讨论》 E、《街头见闻》
F.《我的邻居》 G.《我和我的小伙伴》
H.《我喜爱的一种动物》
5.指出下列作文题目的体裁。
《记一个三好学生》( )/《扫墓记》( )/《集市见闻》( )/
《春雨》( )/《一枚心爱的邮票》( )/《在家干点活该不该》( )/
《老猫和小猫》( )/《工夫不负有心人——{鲁班学艺)读后感》( )
6.阅读下面这份作文材料:
爸爸是体育教练,负责训练各区小学生中的田径尖子。一天下午,大雨倾盆而下,爸爸照样准时去体育场,一直到晚上八点多钟才回来,原来今天只来了一个学生,训练后,因路滑难走,爸爸把他送回了家。
要求:阅读后,结合材料的内容判断一下,下面的三个“中心思想”哪一个是正确的(在正确的后面划“√”)。 A.表现“爸爸”守纪律,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B.“爸爸”关心运动员。 C、表现了“爸爸”废寝忘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分析《记童年时代最难忘的一件事》:其基本内容为: ;
重点为 ;文体为 。
8.《深深的母爱》一题,此题的写作对象是
;写作的重点应落在 上。因此,能否抓住最能反映母亲“深爱”的题材是写此文成败的关键。
半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及训练

(一)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①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如“曾经错过的……”要把握写作范围和重点词语的意思,错过即没有好好珍惜的事物。
②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③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
(三)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

④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完成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只要补出了题目,写起来与其他命题作文没有什么差别。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特长,避生就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另外,选择材料要避生就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事情,凡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都经历过一个对其痴迷的过程,所以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往往非常熟悉,并且往往有过很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我们应该善于把考题与自己熟悉的事情对接,这样肯定能把考场作文引入一个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的境界。
审题病因诊断:

一、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全命题作文《我有出息了》,相当多的作文的失误原因是片面理解“出息”的意思。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大意):我的英语成绩老是上不去,爸爸说我没出息。于是我下决心多读多练。开运动会,我推说身体不好,躲在宿舍读单词;元旦联欢晚会,教室没电,我点了蜡烛背英语;班级召开“我爱校园”主题班会,我还是低着头看英语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的英语成绩终于上升到全班第三名,听着爸爸“你有出息了”的夸奖,我乐滋滋的……很显然,这位考生把“有出息”理解成文化成绩好,这是很片面的。“出息”应是指德智体美的综合协调发展。为了提高英语成绩,你可以说谎不参加集体活动,你可以违反学校规定点蜡烛……你的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你的思想素质却下降了,这能说“有出息”吗?出现这种失误,是偏离甚至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结果。由此可见,要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内涵,不仅要掌握审题方法,更要加强平时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二、不能把握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等关系,有的考生一看题目,往往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它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全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微笑”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 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全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相互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相互”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 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三、不能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依然”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和要求;汕头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又如审读德州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就必须审出副词“其实”的蕴涵信息——所写须有“不是‘这样’”——“误为‘这样’”——“回到不是‘这样’”的过程,有的考生缺少这样的曲折,直接写成“不是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其实很简单》《门其实开着》

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四、不能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有的句式比较复杂,甚至还出现了复句。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单句形式,湖州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单句形式,孝感市)《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衢州市)等。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例如衢州题,“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由此可见,平时加强关系类题目的审题训练,很有必要。

五、 不能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好书引领我成长》。这一题目不同于《我与书的故事》(贵州铜仁题),铜仁题并没有限定“故事”要与“成长”有关,而恩施题实际上规定了必须以写“成长”为主。可是有些考生写记叙文,用大半篇幅介绍好书的内容,写感悟一带而过,例如:“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使我懂得了目标专一,坚定不移;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使我懂得了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这样的排列可以写上三四处,“好书引领”你以后的“成长”事例在哪儿呢?这可是重点呀,但总是不落笔墨,只是在文章最后把话题搬过来再简单地加了几个字,用一句“我在好书引领下茁壮成长”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成长”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详略安排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作文失误较多地来自审题失误,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以为“降低审题难度”就可以不必审题或马虎审题,今后仍要加强破解“适当限制”,提高审题能力的训练。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是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作文命题中出现了“变化”或“改变”一词:①《生活因变化而精彩》;②《改变了我》;③《变化》。运用比较法我们可知:①题必须写出因果关系,“变化”影响的是生活的“精彩”度;“我”在文中可写可不写;②题也要表现因果关系,但被“改变”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我”,必须写自己,不能写成小说;③题可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长处,写不写因果关系、写不写“我”都可以,但所写必须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

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与审题 、命题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提高作文质量。补题之前,一定要反复琢磨已命的半个题目的含义,它往往对我们对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限制。读懂了这半个题,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

因此,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和审题实际就是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完成命题而后作文的过程。
审题、命题时,在出题给定条件下,考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调动自己全部的文化、生活、情感等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角度完成立意(确立写作主题)、命题。
2、选择自己最能够发挥特长(如表达方式、文章体裁等)的角度切入而完成命题,为自己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3、命题切忌笼统、含糊不清,也力求避免空洞和“小题大做”——题目过大,尽量发挥“以小见大”的特点。
4、命题一定结合自己的立意,即写作的内容,思想感情,切忌“题文脱离”、“题文脱节”。
5、要合乎语法规则,不得有错误。
6、要考虑恰当的修辞方法,讲究文辞美。
半命题作文示例及思路点拨
例1: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例2: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