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作文>作文教学教案
  • 资料信息
  • 科目: 

    作文教学教案

  • 格式: 
  • 大小:     
  • 时间:  2017-12

作文讲座稿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各位同学下午好:
    现场征文犹如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字数的文章,有些细节一定要牢记:
    1、作文时要加强字数的控制,假如以800字为标准,则不一定超过1000字,也不得少于700字,因为过多的字数使卷面容纳不下,导致结构不完整,而且留给同学们自评的时间就没了;过少的字数则显得内容过少,空洞无物。2、错别字尽量少存在。过多的错别字只能说明你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达能力差。因此,如遇到写不来的字或没有把握的字,最好用另一个字去代替为好。3、应尽量少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影响卷面整洁,最好用标准的作文涂改法去进行涂改。4、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人要衣装,文要题装”。可见题目重要性。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所以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当然命题作文就不在此列了)。常用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添加法:《幸福》
加前:珍惜幸福,把握幸福,寻找幸福,体味幸福,感受幸福
加后:幸福的感悟、幸福的内涵、幸福快车、幸福的真谛
    前后加:把幸福留在心底、关于幸福的思考、我与幸福同行、奉献是幸福的常青树2、修辞法:《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   《不可多得的教师》把“挫折”比作教师。    一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    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以“心灵的抉择”为话题《溜留之间》——巧用谐音,一语双关,对人处在困难中如何对待的两种可能选择作了精当的概括。   《我的未来不是梦》,《从头再来》
以上是一些考场技巧。下面我们来聊聊写作本身。
    这两天同学们可能都在找一些洋溢着爱国情怀的篇章,恨不得“全副武装”,精神可嘉。老师这里想起一个评论:香港考场曾出了个话题“社区老人”,国内有些人以此和大陆的题目作了对比,我们一向都讲“爱国”,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布置作文就是“绿色奥运”,就是“圆梦中国”就是“爱国爱家乡”,大道理大事件,有的学生就只好胡编滥造,整个人变得浮夸起来;反观香港“社区老人”,关注到社区老人,这不就是“爱”吗?同学们听出我的意思了吗?我再举个例子,“长征精神”,这个话题很大吧,拿给你们,怎么办?老师很欣赏两篇文章,都跟长征有关:一《七根火柴》一《丰碑》,前者选入初中课文,后者选入小学课文。长征路上,有个战士宁愿冻死也不点燃包裹在怀里的七根火柴,文章结局战友在围着篝火跳舞,有个战友在数:一、二、三、四、五、六。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声声入人心。火柴,小玩意,大文章啊。再说《丰碑》,长征时条件恶劣。一首长看到某战士僵死在路边,衣服单薄,大为恼火,文章形容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他骂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雪很快地覆(fù)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yíng)的丰碑。这个故事已不是感人二字这么简单。老师讲到这儿,同学们已经知道故事了,但仅此而已,更让我欣赏的是对军需处长姿态的描写: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经过这么一写,人物的血和肉具备了,呈现出立体的美感。
说到这儿,不知同学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那就是也许我们这次要碰上的是个高立意的文章,但我们千万别跟着唱高调,别让自己浮夸起来,你得用小事件做大文章,也就是少碰国家大事,多写些民生民事。
    我在国庆期间看报纸时,读到一篇文章,我有了这样一个话题,今天以此为例,做些辅导,权当同学们的开胃菜。这个话题是“拥挤”。怎么写?
我的写作思路常是这样:经验点---联系点---深入点---拓展点----发散点。
    第一:经验点。中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就是“真情实感”,我理解为经验,理解为生活。比如小学作文题目叫“熟悉的一个同学”,中学叫“同桌”,生活味儿就浓了。所以不熟悉的材料,同学们少碰。当然,熟悉的不一定是亲历的,这就需要同学们的平素积累。
“拥挤”的经验点是什么?同学们一定有过。就是人挤人、嘈杂、无序。
    第二:联系点。有拥挤同学们能联系到什么,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第三:深入点。也就是对某种现象进行思辨,想,想。
    拥挤了,你想问什么:为什么拥挤-------人多    生活需求     生活状态
    在哪里拥挤--------城市街区      市场    商场   娱乐场     风景区
    结论是什么呢?  流通    繁华 。这么一来,我们的思路就开了,拓展点就有了。
    第四:拓展点。这一点决定同学们文章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或者说叫位置。一篇好文章应该像个立体图形,有长宽高组成。长就是由题目你能想多远,宽就是这篇文章的信息容量,更多体现为你的表达能力,高就是文章的立意,就是这里的拓展点。
    有刚才前面三点的思考,拥挤的拓展点就是:拥挤     发展     繁荣。当然这个繁荣必须科学疏理,和谐有度。那么同学们就可以歌拥挤,因为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衍生物,也可以责拥挤,因为它是城市发展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还包括人情世故。
    刚才说的是常规思维,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我再来说说第五:发散点,就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说个故事。有个相声段子,单口的,叫《13》,名字有意思。故事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好奇心导致的盲从。生活中有吗?同学们自己想想。
    再说个故事。先贤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学什么?自己捉摸。
   最后,几道题和同学们一起思考。
一、朱自清名篇《背影》,写父亲月台爬上爬下,买橘子给儿子。文章的精华在于对买橘时候父亲背影的刻画。如果没学过这篇文章,让同学们写,搞不好会出现这样一些描写:我掰了橘子,尝了一口,说“真甜”一定要父亲也尝尝。父亲说:“傻孩子,老爸吃过了,你带着路上吃,我就先走了!”我说:“谢谢爸爸!”。这样的描写感觉如何?
原文原意是稍带凄凉的父送子行,父亲那一刻“背影”就是无语的深长的父爱浓缩,父子情深,亲情感人。被同学这么一糟蹋,意味顿消。所以写文章不一定把什么都交待,留点余地给读者去提悟。
二、有同学写“升入初中了,离‘儿童’远了,但还真想象小孩子一样扑进妈妈怀里撒撒娇”,后来他修改为“扑进妈妈怀里撒娇”,你觉得哪个好?
用“撒撒娇”好,就好象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妈妈怀里滚着的甜蜜的感觉。
三、请以“礼物”为话题,按照“经验点---联系点---深入点---拓展点----发散点”试拟写作提纲。
四、发散思维练习:
父亲早逝,,母亲下岗,仍供儿子上学。一天,儿子向母亲要钱买资料,而后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碰到在此打工的母亲-----
请你设想故事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