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睢

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关睢》ppt课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 3、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能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这两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2、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它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
一、导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诗经》分为《风》(160篇) 、《雅》(105篇) 、《颂》(40篇)三大类。
《诗经》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160篇。
“雅”:分大、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40篇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汉武帝定为五经)
《诗经》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关雎
欣赏关雎和鸳鸯的图片
成双结对
卿卿我我
鸳鸯戏水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iū
jiú
xìng
wù mèi

mào
一读,读准字音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
寤寐( )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涘( ) 沚( )

yǎo
jiū
tiǎo
qiú
xìng

jiān
jiā


méi


zhǐ
古书上说的一种鸟。雎:用于古人名,如范雎。
雎鸠:
美好的样子。
窈窕:
醒和睡。寤:睡醒。
寐:睡。如假 寐。
寤寐:
贤良美好的女子。
淑女:
①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义。②往上推求或回想。如:回溯。
溯:
①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义。②破晓,天亮。如:东方未晞。
晞:
君子好逑:
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湄:
升高。
跻:
水中小块陆地。
沚:
在河之洲
结构助词“的”
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物主代词,指“荇菜”
人称代词,指“窈窕淑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朗读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对一个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2、孔子具体评价《诗经》的仅此一篇,你们想知道他怎么评价的吗?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快乐而不放纵,忧愁而不悲伤,也就说此诗在情感上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珍品。)请你们找一找,诗中哪些地方有“乐”,哪些地方有“哀”?
根据“君子”的情感变化,这首诗可分为三章。
(情感线索:一见钟情(爱慕)——朝思暮想(思念)——美梦成真(愿望)
第一章4句: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章8句: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
第三章八句: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
、成亲的欢快场面。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听听:关关雎鸠
爱恋 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
   所思:窈窕淑女  语约义丰
    所愿:君子好逑。
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流”字描绘了少女顺势打捞荇菜的忙碌而优美的姿态,生动传神。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勤劳的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运用反复手法,感叹的语气写出了彻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一句话,这4个字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言简意赅;
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前4句设想窈窕淑女已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于是之个公子兴奋地弹琴鼓瑟与之亲近、和睦交往、亲密相爱;
后4句是公子把幻想推向了高潮,在一片鼓乐声里,他们成亲,沉浸在幸福之中,场面是那样的欢快热闹,表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相思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梦幻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深层探究:
1、“友”、“乐”能否颠倒?为什么?
2、主题:
本诗写一位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率直、淳朴、真挚、健康的情感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3、表現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
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A、用“起兴”: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还记得吗?雎鸠是一种成双成对生活的鸟,写它们成双成对在小洲上和鸣,是为了引出君子要淑女来做他的配偶,这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 “兴”即触景生情,托物兴辞。这种委婉含蓄、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多次运用,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文中还有哪些起兴之物?
“兴”的表现手法运用:以雎鸠鸟和鸣,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这种手法的优点是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B、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B、采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这些民歌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的作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C、双声叠韵: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D、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篇三次换韵,旋律轻快,琅琅上口,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让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字的用法:
“之”
结构助词“的”
物主代词,指“荇菜”
人称代词,指“窈窕淑女”
人称代词,同上
“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在河之洲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2、课文内容填空。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 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蒹 葭 凄 凄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萋萋:qī草茂盛之貌 湄:méi 岸边 溯洄:sù huí 逆流而上 跻:jī 高
坻:chí 水中高地 涘:sì 水边
“道阻且右”中的“右”,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
1、文中描写蒹葭的句子有那几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2、本诗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感情的?
每节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失望惆怅之情。
每节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芦花一片非常茂盛,清晨露水变成霜。我怀念的心上人啊正在水那边。
析:前2句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什么时间(季节),怎样的环境?其目的何在?
深秋的清晨,一望无际的河水,茂盛的芦苇,白露铺满大地的清晨,这情景是在清冷寂寥中略带凄凉哀婉色调,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很好的气氛渲染,心境烘托作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的隔绝不通,形成一种可望难即的境况。主人公起早贪黑,追望不停,对爱情的执着可见。但“伊人”难以求见,诗人荡漾起无可奈何的情绪空虚惆怅的精致。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溯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站在水中央。
析: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而终不可达。(追寻者的惆怅情绪也因此而加强)
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景况令追寻者惆怅情绪也因此更加强烈。
由此可见,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虑与忧愁,即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的艰难之情。
1、找出描写时间变化的词,据此诗歌可分为几层?这不断变换的时间,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可分3章(层)。由“为霜----未晞----未已”的不断变换,侧面刻画出了主人公等待时间之长,久久的伫立远望而不能见到伊人的惆怅之情,而主人公的心情随着晨光的流逝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惆怅。它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2、三章中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有什么不同?可否交换?
不能。它表现了伊人愈来愈近,然渴望而不可及。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的“宛”又该如何理解?
“宛”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按心上人的喜好而执着的追求却渴望而不可及,致使主人公心醉神迷,神魂颠倒。这三个句子将主人公热烈的、深沉的企盼与艰难的欢会的失望之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4、①诗中反复强调的是什么内容,目的何在?
反复渲染追求伊人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了主人公执著的追求,求而不得的惆怅······
② 哪些语句透露出了抒情主人公千方百计接近心上人而不能?
每章后四句。“溯洄从之”,道是那样艰险而漫长,陡峭难以攀登,坎坷而曲折,根本无法实现愿望。
“溯流从之”又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咫尺天涯,令人心醉神迷。
这些表现了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去追求心上人而不得。主人公且总结了只能“溯流”不能“溯洄”
5、其心上人“在水一方”为什么不跨过这一衣带水在一起愉快地生活?
从“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可以知晓,这对恋人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途中,很可能遭到了封建礼教的阻碍,父母兄长的反对等,这是真正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6、主人公三番五次的追求表现了炽热的爱慕,执著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焦急的相思,这与《关雎》中那几句诗描写的情景一致?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诗歌中哪一些句子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 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从表达方式看,本诗每一章都由那两部分组成?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写景抒情。写景为抒情奠定了凄清冷漠的画面,烘托出了人物惆怅的情感,使行文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3、《关雎》与《蒹葭》都可看作爱情诗,其表达的情感、表现手法相同吗?
《蒹葭》表现了古代青年男女苦苦思念一个人却不能相见的衷情,这与《关雎》思而有得、终成眷属的幸福之情是不同的。
表现手法:《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作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只选取一个场景,第2、3章是第1章的反复咏叹。后者比前者情感味更浓。
在艺术手法上,后文比前文“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伊人、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1、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2、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美丽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来的。
3、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讨论以下问题: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
2、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伊人(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
——可望而不可及
——执著追求
特点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复沓)
起兴手法
《关雎》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2)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比较阅读《关雎》和《蒹葭》。
《蒹葭》
(1)重章叠句。三章句式相同,每句只更换一两字,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借景起兴。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1、仿句练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 ,
而是 。
范例:①世界上最美的距离,不是紧紧相依,而是那盈盈一水间的,脉脉不得语。
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就站在那里,我却永远追寻不到你。
静女①   《诗经 邶②风》
   静女其姝③,俟④我于城隅⑤。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蹰⑧。
  静女其娈⑨,贻⑩我彤管(11)。彤管有炜(12),说怿(13)女(14)美。
   自牧(15)归荑(16),洵(17)美且异。匪女(18)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注释】
① 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 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 俟(sì):等待,等候。 ⑤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 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 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⑧ 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 娈(luán):美好。 ⑩ 贻(yí):赠送。 (11)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 (12)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13)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15)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16)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17)洵(xún):的确,确实。
(18)匪女:不是你(荑草)。匪,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