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2*湖心亭看雪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2*湖心亭看雪

  • 格式:  DOC
  • 大小:  174K    7页
  • 时间:  2020-09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课题
湖心亭看雪
单元
三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
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重点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难点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被誉为“人间天堂”,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你记得的描写西湖的作品有哪些?
今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欣赏冬天的西湖,肯定另有一番滋味。
回忆学过的诗文
 进入情境

作者名片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他不忘故国,参加反清斗争,后入山隐居,著书以终。他在回忆录中说: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其作品多缅怀往日繁华生活,寄寓故国之思,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本文出自《陶庵梦忆》。
了解作者有关情况。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诵,读准字音和停顿。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请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评价。
3、看视频朗诵。
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初步感悟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译读课文。
2、不懂之处,举手提问,大家解答。
3、小组展示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后,我划着(挐:通“桡”)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水气凝成的冰花,白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是白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老师抽测重点词句。
词句见课件
按照自主学习方案自学。
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读感知
一、迅速找出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状况,并简要说说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张岱晚上到湖心亭看雪及湖上奇遇。)
二、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字吗。(他是个“痴”人。)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和思路。

细读探究
哪些方面可看出张岱很“痴”?
1、为痴行。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这么冷的天。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清高孤傲、卓然独立。)
品痴景。
1)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这雪景有何特色?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雪景吗?
苍茫、阔大、广袤无边、朦胧、缥缈、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上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奇丽呀!
3)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写景有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
用词形象有特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
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西湖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在这种满世界白茫茫一片的雪景的衬托下,眼前的具体景物都显得很渺小。
白描原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作者用白描手法,准确传达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不作丝毫的修饰,而是朴素的再现,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将事物的神韵展现了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悟痴心。
背诵景物描写部分,说说这样的雪景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忧郁 、 惆怅 、孤独。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找出文中体现出作者游湖看雪心境的词语,说说作者“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独——与众不同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山水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作者之痴。

精读揣摩
一、“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独”到底怎么理解?
不矛盾,张岱清高孤傲,未把舟子当知己,心情孤独。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不随流俗、渴望知音。与“痴”相呼应。
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
金陵客的回答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金陵是故国之都,故国不堪回首,我何曾不是客居之人!此时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凉油然而生。

示例:1、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2、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3、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红楼梦》中诗云: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却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我们也用一首诗来表达张岱心声
《湖心亭看雪》
满纸冰雪节,
一腔故国情
解出作者痴,
来品其中味!
细细揣摩个别词句
揣摩难点

拓展提高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见课件)
思考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
试用白描手法写几句诗意的话来描摹张岱。
一衣一炉一扁舟,堤一亭一知友。
一朝偶遇一樽酒,一人痴对一湖愁。
完成练习
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用自己的方式总结课文。
巩固提升。

作业布置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巩固
课外延伸,拓宽知识面。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