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 我用残损的手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 格式:  PPT
  • 大小:  376K    16张
  • 时间:  2015-02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我用残损的手掌》ppt课件4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如何读好一首诗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解诗中的物象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 《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 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 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天,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读准下列字音:
蹂(róu)躏(lìn)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 蓬(péng)蒿(hāo)
蘸(zhàn)着 蝼(lóu)蚁
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广大的土地”象征什么?为什么诗人要用“残损的手掌”一词?
第一部分表现诗人对苦难中国悲哀之情: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抒发了深情的赞美。
我用残损的手掌
“广大的土地”象征苦难的中国。

“用残损的手掌”既实指诗人处境的艰难,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我用残损的手掌
合作讨论: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
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我用残损的手掌
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这样,就把较为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觉”这一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我用残损的手掌
描写沦陷区,从实处落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堂小结: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通过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铁骑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对解放区的深切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课外
欣赏戴望舒的著名诗篇《雨巷》。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