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PPT教学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2.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PPT教学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2.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PPT教学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2.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PPT教学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
导入新课
成吉思汗陵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灭亡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民族融合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掌握民族关系融合发展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地位,培养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元朝民族大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蒙古政权以及元朝建立的史实,了解蒙元政权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民族融合所做出的贡献,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事迹,增强正气之心,感受英雄人物凛然不屈的高尚气节。
重点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
  行省制度。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铁木真统一蒙古前,草原上的战争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征, …… 没有的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族属东胡族系。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溃,东胡诸部被匈奴人统治了三个多世纪,后来匈奴族被汉朝击败,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自潢水流域辗转迁徙到兴安岭一带,剩余的匈奴人也都自称为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四世纪中叶,居住在潢水、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称为“契丹”;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为“室韦”。蒙古族就是室韦人的一个分支,这在唐朝时已有记载,称为“蒙兀室韦”。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
南宋中期蒙古族各部落有如一盘散沙,还得向强大的金国俯首称臣。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蒙古族逐渐强盛。成吉思汗用新的千户制体系分封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这样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各部在统一的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扩张版图,向西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畔,就连当时的俄罗斯大公等欧洲君主也屈服在蒙古统治之下。后来蒙古灭亡金国,又一举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忽必烈称元世祖,蒙古族达到了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162—1227),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太祖),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由于成吉思汗儿时失去父亲,由母亲携带着几个弟弟一起生活,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刚强的性格。他曾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这正是他坚强刚毅的精神写照。
成吉思汗
蒙古军攻击图
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创制了蒙古文字,颁布了法律。
成吉思汗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客观因素
   辽、金对蒙古人民的掠夺战争,蒙古各部落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和平、安宁;
   军事上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
   坚强的意志, 坚忍不拔的毅力,机敏果敢的性格。
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
成吉思汗陵
1.元朝统一
2.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实行行省制度
重视农业 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以大都为京城
忽必烈建立元朝
在元之前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
秦 公元前221年

西晋 公元280年

隋 公元589年
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1294年在位。
元朝统一全国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诗歌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1.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 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 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元朝疆域图
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是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元代行省下设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级与中央相等,掌握着一省大权。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这样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明、清两代继承了这一措施。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统治。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北 海
岭北行省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上述的话是谁在即位之初发布的诏令?表明了他的什么态度?
忽必烈;表明他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根本。
忽必烈发展农业的措施
元朝的农业
《农桑辑要》书影
元大都遗址公园一角
元大都略图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之一,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待过多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
马可·波罗
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峰是在哪一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改革达到高峰。
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政治上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
  元朝陆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朝的对外交往
课堂小结
蒙古各部的统一和蒙古政权的建立
元朝的建立
元朝统一全国
巩固统一 行省制度
民族的大融合 经济文化的发展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唐  B.元 C.明 D.清
课堂练习
B
B
3.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采取了在现代依然可以看到其影响的统治措施?
⑴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⑵重视农业;
⑶以大都即今北京为都城。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