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4.难忘九一八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 14.难忘九一八

  • 格式:  PPT
  • 大小:  8.84M    33张
  • 时间:  2016-03

第14课难忘九一八PPT教学自制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14课难忘九一八PPT教学自制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PPT教学自制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
赵薇“军 旗装”事件
2001年底,赵薇为《时装》杂志拍摄的一张图片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人指责赵薇身着服装图案酷似日本军旗。该事件对赵薇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三峡在线注意到虽然后来《时装》杂志编辑发表声明称该服装是他们安排的和赵薇无关,但该事件对赵薇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长沙演出时曾遭过激群众“泼粪”,一度令其演艺事业跌入谷底。
林依晨“靖 国神社”服装
由胡歌、林依晨主演的新版《射雕英雄传》被网友指出,为了进军日本市场,林依晨扮演的“黄蓉”竟然穿起了印有靖 国神社图案的戏服。有网友还贴出详细图案进行对比,迅速引来了众人声讨。后来经过专家的辨别,该图案只是日本皇家的
标志,总算还林依晨一个清白。尽管这起“服装门”事件得到了澄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服装上确实出现了菊花纹和“五三桐纹”等日本皇家的标志。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时间.地点.借口.结果)?
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什么政策?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的?
4.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
5.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6.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事变扣押蒋介石?
7.西安事变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目的.)?
8.西安事变的性质,意义?
自学
近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想一想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问题三: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2)摆脱经济危机: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危机造成的创伤 ——直接原因
(3)有机可乘:国民党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遐东顾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各项资源多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
适当的成语概括对理解历史事件很有帮助的,可对学习历史起画龙点睛之功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哪一个最合适?
A.狼子野心 B.得寸进尺
C.变本加厉 D.贼喊抓贼
D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东 三 省 沦 亡
长春
为什么东北三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沦亡?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方的态度
国民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不抵抗
坚决抵抗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华北危急!!!
东三省沦陷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破坏第十九路军的抵抗,结果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一二·九运动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背景一
共产党: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二
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时间
人物
目的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共产党
国民党
张学良、杨虎城
蒋介石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接受中共主张,求蒋抗日
一意孤行,坚持“剿”共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和平解决
如何处置蒋介石?
国民党
屠杀剿灭
1927年以国共矛盾为主
攘外必先安内
1931年中日矛盾上升
合作抗日
共产党
土地革命武装反抗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破产)
(实现)
练习题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
A.1930年 皇姑屯 B.1931年 沈阳
C.1932年 长春 D.1933年 山海关
2.九一八事变后四个多月,东北被日本军队全部占领的原因( ) A.东北地区没有正规的军队
B.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C.东北军毫无斗志,不堪一击
D.东北人民不满国民党的统治,不支持政府军
3.什么事件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4.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日报》,
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重庆谈判
C.西安事变 D.百日维新
B
B
A
C
5.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8.“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
6.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无关的是:( )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 D.抗日战争
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C
B
A
9.“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有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A
兵谏亭
《西安文化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该如何处置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囚蒋”?“放蒋”?“杀蒋”?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扩大其侵略中国。
放蒋?
杀蒋?
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等人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形势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王若飞、周恩来
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飞机启动准备送蒋离西安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月圆更怀强国志,知耻长谋福安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难忘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