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569K    17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溶液及溶解度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化学中考溶液及溶解度总复习ppt课件
专题15
溶液及溶解度
【考点目标】
1.知道溶液的组成,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的含义
3.知道结晶现象
4.知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及简单计算
【知识网络】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混合物
公式:m液=m质=m剂(但V液一般不等于V质+V剂)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汽油、酒精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情况)
组成
溶解过程常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类:
改变温度或增加溶剂
改变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均匀的
稳定的
2.浊液
悬浊液: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油珠,能随着水流走的作用。洗涤剂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应该注意“乳化”并不是溶解
3.溶液
定性:溶解性
定义:把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定量:溶解性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
定量: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和100kPa下,某气态物质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气体溶解度)
曲线随温
度的变化
大多数的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如
少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如
个别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减少如
溶解度曲线越陡,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溶解度曲线交叉点表示的意义: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饱和状态
KNO3
NaCl
Ca(OH)2
越大
该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质量的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配制步骤:计算 称量 溶解
溶液的稀释
原理:稀释前 的质量
=稀释后 的质量
公式: ×浓质量分数
= ×稀质量分数
溶质
溶质
浓溶液质量
稀溶液质量
【重、难点导航】
1.溶液中溶质的几种情况
(1)酸、碱、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溶质的质量不变
(2)氧化物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溶质的质量为生成物的质量如CaO+H2O Ca(OH2)。
(3)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的质量为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如CuSO4.5H2O。
(4)溶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溶质的质量为生成溶液的溶质质量
如:HCl+NaOH NaCl+H2O ; Zn+H2SO4 ZnSO4+H2
Ca(OH)2+Na2CO3 CaCO3 +2NaOH
2.检验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加溶质,看是否溶解
3.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如:石灰水的饱和溶液时稀溶液。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增加溶质。
4.物质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1)NaCl溶解在水中,表现为溶液温度不变。(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2)NH4NO3溶解在水中,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NaOH溶解在水中,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5.判断溶液浓度的变化?
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其溶液的浓度开始变大,待溶液恢复为原来的温度时,则溶液的浓度和原来一样。
在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该固体,①若未恢复为原来的温度时,溶液浓度一定变小;②若已恢复为原来的温度时,溶液浓度和原来的一样。
6.洗涤剂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
应该注意“乳化”并不是溶解
7.混合物分离法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如粗盐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固体的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NaCl。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KNO3。
8.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1)导致溶液质量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当,药品的砝码放相反了;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③倾倒液体时洒在试剂瓶外等。
(2)导致溶液质量偏大的原因:①天平未调平,指针偏右;②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所用的烧杯内有水等。
(3)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当,药品和砝码放相反了;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溶解时所用的烧杯内有水等
(4)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溶解时量简里的水没有倒干净等。
【典例精析】
例1(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解析:A、t1℃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C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50g+100g(50g)×100%≈33.3%,故D错误;
故选B。

针对训练1(2015•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C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C时,均有晶体析出
B
例2(2015•广东)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   g.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
(2)查原题表格数据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36.0g,硝酸铵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既是判断该段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知在10~2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
(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4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氯化铵全部溶解,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7.2g,故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50g﹣37.2g=12.8g.
答案:(1)NH4Cl;(2)10~20(3)12.8
针对训练2(2015•广州)右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 冷却到30℃后,_________(“有”或“没有”)NaCl析出, 有_______g KNO3结晶析出。
Na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没有
44.2
. (30℃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