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源

  • 格式:  PPT
  • 大小:  4.87M    117张
  • 时间:  2016-04

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中考总复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专题(三) 侵略与反抗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
专题(五) 新中国的成长之路
专题(六) 近代资本主义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七)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九) 走向民主与法制
专题(十) 中外重大改革
专题(十一)  2012年热点预测
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教版历史
中考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历代政权更替的基本特征
1.夏、商、周——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春秋战国——社会变革、诸侯争霸。
3.秦汉——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的分裂与民族融合。
5.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6.辽、宋、夏、金、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7.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
二、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权统治
1.秦朝(秦始皇)
(1)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西汉(汉武帝)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人教版
4.元朝
(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2)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加强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澎湖列岛的管辖。
5.明朝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实行八股取士。
(4)实行削藩政策。
·人教版
6.清朝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特别提示] 1.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人教版
三、古代重大经济决策和调整
1.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变革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
3.西汉: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人教版
5.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商业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6.元朝:重视发展农业,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开通两段新运河,开辟海运。
7.明朝:引入甘薯、玉米、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作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8.出现康乾盛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人教版
1.对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感悟。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经济交流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君权过于集中,往往滋生腐败和暴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对封建统治所实行的方针政策的感悟。
从历代封建君主所实行的统治来看,施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虚心纳谏、提倡节俭这些措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中国历代民族关系特征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解决匈奴问题。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人教版
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
4.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占主流。
5.元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人教版
二、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人教版
三、古代的对外关系
1.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是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重要陆上通道。
2.唐朝:(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5.明朝时: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后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人教版
1.千百年来,各民族不断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在各民族的交往中,谁也离不开谁。虽然民族之间有战争冲突,但和谐相处是历史的主流,如汉唐时的和亲、会盟、册封,宋朝时的互市,元明清时的有效行政管辖,从而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格局。
·人教版
2.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汉、唐、宋、元的对外关系史印证了这一结论。明清逐步封闭自大而落伍,封建王朝面临全面危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政策,注重加强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3.纵观古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历史证明,新疆、西藏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阻碍统一的势力终将被历史淘汰。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中国历史上的侵略与反抗
1.中国古代的侵略与反抗: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土尔扈特抗击沙俄,回归祖国。
·人教版
2.中国近代的侵略与反抗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五次战争:见下表
·人教版
(2)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沙俄侵占伊犁,清朝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3.中国现代的侵略与反抗: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中朝人民打败了美国,取得了这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4.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
·人教版
二、世界历史上的侵略与反抗
1.古代史上的东西方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2.近代史上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印度反英大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3.现代史上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侵越战争、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
4.世界人民的反抗斗争:希腊联邦抗击波斯、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章西女王领导反英起义、世界人民打败法西斯、科索沃战争遭到各国人民反对。
·人教版
1.战争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创伤,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但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文明传播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各国间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合作与交流。
·人教版
2.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落后于西方,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外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抵御外侮。
3.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中国民族有着反抗外国侵略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心,凝聚民族精神,这样才会保卫我国的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近代化的探索
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人教版
2.主要内容:
·人教版
·人教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阶段特征:从1919年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努力,最终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人教版
2.主要内容:
(1)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4)192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进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人教版
(6)1936年12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9)1946年6月—1949年4月,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蒋家王朝。
(10)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人教版
1.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说明: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并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携手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贡献。
·人教版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是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政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改正错误的政党,能够及时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可以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阶段特征
从1949年到现在,共和国走过了62年(截止到2011年)的风雨历程。在这62年的发展中,有成就有挫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76年;第三阶段从1976年到现在。
1.第一阶段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动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进行了“一五”计划,实行了三大改造,总体来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人教版
2.第二阶段我国经济道路的探索出现了失误,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有“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第三阶段我国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提出并实施了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
二、主要内容
1.艰难的探索路
(1)七年过渡话神奇:①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②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③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②1966—1976年我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人教版
2.伟大的新时代
(1)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底,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探索:①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版
(3)理论创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4)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人教版
1.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使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三大改造中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走集体化的道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又取消了农业税,实行对农民的相关补助措施,这一切证明:党和政府是关注民生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
·人教版
2.在经济建设的探索中所经历的挫折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不应忘却历史。随波逐流的盲从不可取,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
·人教版
3.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条件不断改善,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出现并发展。
2.表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3.影响
(1)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人教版
(2)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人教版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3.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人教版
(2)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人教版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大
1.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开展。
2.表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影响
(1)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
(2)俄国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3)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的道路。
·人教版
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2.表现:美、德、英、法、日、俄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影响: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
1.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家史是一个充满了掠夺、奴役、屠杀的过程,是用血和火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种动力;思想运动和科技创新是改造社会的两种动因。
3.17-18世纪,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美确立,并扩大到亚洲国家,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
·人教版
4.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
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发展起来,对我们中国的启示:我国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我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
(1)1919年1月至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与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人教版
3.作用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结束: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人教版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争夺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扩展到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
(4)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
3.结束: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4.影响:(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同时“冷战”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1)“一超”:美国。
(2)“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
3.实现和平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人教版
[注意] (1)国际性政治军事组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华约和北约等。(2)经济合作和其他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
·人教版
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其中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人教版
2.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在当今条件下,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3.冷战思维一直在延续,面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的因素在增强,因此内强实力,外显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是当务之急。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出现的原因: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
2.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3.当今经济格局的特点: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人教版
4.全球化的影响: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弊: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从而使各国在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5.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人教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科技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大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青少年不健康上网,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人教版
3.科技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发展;科技的发现、发明运用于军事,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4.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是一次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会带来风险与问题。
·人教版
·人教版
·人教版
一、古代西方民主的起源
古代希腊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希腊雅典民主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1.思想基础: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民主制度建立的先导。
·人教版
2.演变进程:(1)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是世界近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从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明显增强。
·人教版
(3)法国: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提出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农奴获得解放。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人教版
二、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1.近代民主
(1)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政治,由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失败,但却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民智,促进了国人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
2.现代民主
(1)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