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格式:  DOC
  • 大小:  103K    5张
  • 时间:  2015-02

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人教新课标4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详案
    设计说明
本组课文专题为“父母之爱”。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设计本案本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首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体会“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含义及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父母的评价对“我”一生健康成长所起的巨大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实际说一说、写一写发生在身边的事,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自豪、谨慎、誊写”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的评价中饱含的爱。
难点: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爱。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生活中爸爸妈妈表扬过你或批评过你吗?(批评过、表扬过。)是啊,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或做了好事时,爸爸妈妈会表扬我们,可当我们做错了事就可能挨批评。你们知道吗,一位七八岁的小朋友小巴迪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批评和表扬,奇怪吧。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同时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指导书写难写的生字“誊、版、歧、谨”等;找形近字;生字扩词。
3.正确读写词语:“精彩、糟糕、誊写、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等。
理解积累词语:歧途:比喻错误的道路。如:不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必然会误入歧途。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如:张大爷是个言行谨慎的人。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如:瞧他那得意扬扬的样子,就知道他准是有什么喜事。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如:小强虽然顶撞过刘老师,但刘老师对他的关心一如既往。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如: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4.总结自学生字、词语的方法。
5.送字回文,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6.比赛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评价、正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自学生字、词语,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讨论交流,划分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段):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妈妈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评价是“糟糕透了”。
第二部分(15、16段):几年后“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第三部分(17段):“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共同出发点——那就是爱。
3.指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4.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课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有明显的依据: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
5.合作读文,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代表汇报。
(课文讲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先了解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再概括主要内容,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
四、总结全文,设疑延伸
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影响了巴迪的一生。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有不同的评价?巴迪开始时理解这两种评价吗?后来理解了吗?巴迪是怎样逐渐理解的呢?下节课让我们共同研究吧!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总结全文,设疑延伸,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父母的理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以旧引新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言: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的不同评价,面对这两种来源于父母的不同评价,你能体会到小巴迪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吗?让我们再次一起走进巴迪的那段童年往事,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观,从整体入手,进行总结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旧引新,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各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指名读一读写母亲的句段,思考母亲的话对巴迪有怎样的影响。
(1)抓言行——感知母亲的赞美让巴迪骄傲、自信。
结合学生发言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①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的赞美。)
②指导朗读母亲的话,体会“?”和两个“!”的作用。
(指名读、齐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
③听到母亲的赞扬,小巴迪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巴迪,你会怎么想?
(2)品词语——感受小巴迪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过渡语:同学们的表现真好,说出了小巴迪的心声。此时小巴迪迫不及待地想把小诗给父亲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小巴迪这种期待的心情?读第二~四自然段,找找、画画,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然后说说你感受、体会到了什么?
①读第二~四自然段,找找、画画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小巴迪迫不及待地想把小诗给父亲看。
②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a.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b.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c.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d.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师引导:说说从那个词感受到“我”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3)师生合作读,深入体会小巴迪急切的心情。(师读描写时间的句子,全体读巴迪的表现和心情。)
师:整个下午。
生齐: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师:将近七点钟的时候。
生齐: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生齐: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快到八点钟时。
生齐: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师:此刻的巴迪心里怎样?(紧张)
2.品读写父亲的句段,思考父亲的评价对巴迪有怎样的影响。
(1)品言行——体会巴迪的难过与沮丧。
过渡语:此刻巴迪的心里紧张极了,父亲给他的到底是怎样的评价呢?谁来读出父亲的评价。
①学生读父亲的评价。
(指导读出严厉的语气,自我思考为什么这么读?体会父亲的严厉,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②勾画出此时体现巴迪心情的词语。
(从“头埋得低低的——紧张——沉重——受不了了——失声痛哭”看出十分难过。)
③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巴迪的心情,读一读,说一说。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a.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抓住动词理解。)
b.还可以用哪些动词表示?(变换词语。)
c.比较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句子对比。)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跑出饭厅,走进自己的房间,趴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2)对比读——体会小巴迪心情的巨大变化。
①师引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巴迪的心情有了这么巨大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巴迪对父母的评价都没有真正理解。)
②师引导:面对父亲严厉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师引导:父亲的话对孩子是一个沉重地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你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学生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
师引导: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师生交流,感受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阅读理解“后来的认识”。
过渡语: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岁月流逝,当成年以后的巴迪又是如何理解这份情感的呢?指读感悟交流。
1.读文理解,感受父母两种不同的爱。
(1)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理解:“我”原来的诗并没有母亲说的那样好,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对的。)
(2)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齐读“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理解“幸运”。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不同形式,“精彩极了”是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严厉的爱。)
(4)积累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再读体会,升华情感。
导读: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课件出示生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发问题的思考“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设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辨的平台,进而体验文本中“两种极端的出发点都是爱”,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张扬个性,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三、指导学法,内化语言
1.自由读描写父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体会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悟父母的情感。
2.小组讨论交流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及写作方法。
3.总结: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重点词句进行阅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写作时也可以抓住这些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的词句去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达人物的情感。
4.填空练习:
取得成绩时母亲常常会说:精彩极了。沾沾自喜时父亲皱着眉头说:糟糕透了。
________母亲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说:___________。
________母亲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说: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渗透阅读、写作的方法,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四、总结全文,练笔延伸
1.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小练笔:爸爸(妈妈、老师)我懂了!
要求:从现在的理解出发,写一件曾经发生的,当时不理解的,表现你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的事。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父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