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2014年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初一语文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 juān) 刻 ② 眼花 (liáo)乱
③ 安 (xiáng ) ④ 无动于 (zhōng) 听
2、将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挑出来,并订正。(4分)
走头无路 千姿百态 锱铢必较 由然而生
狐假虎威 记忆优新 崇山俊岭 身历其境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8分) (1)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2)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庙对联)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作者)《赤壁》)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5)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 》)
4、名著阅读。(4分)
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①在《当“海盗”去》这个片段中,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想法?(2分)
答:
②在《洞中历险》这个片段中,汤姆凭借什么工具找到了出口出了洞?(2分)
答:
5、我们学过冰心的两首诗都富含哲理。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含有哲理的话。(2分)
例句:墙角的小花,不计较所处的位置,它只是为装点春色而开放。
仿句:石缝间的小草,

第二部分(38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6--9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相同?(2分) ( )
A. 昂首观之 B.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故时有物外之趣 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必细察其纹理 D. 徐喷以烟
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刻舟求剑》) 何不试之以足
7、找出文中的成语(至少找两个)(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8.课文写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请依次概括三件在下面横线上。(3分)
① ② ③
9.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
商鞅之令 商鞅之令既具①,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说:“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②予五十金,以明不欺。③卒下令。
(选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具:具备。②辙:就。③卒:终于。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恐民之不信己。
②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三)阅读《社戏》片段,回答11-13题: (8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1、文中加点的描写开船动作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
12、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请列举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的(举两例即可)?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9题。(16分)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于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全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4、根据表现人物心情的需要,将“焦急”和“惊喜”分别填入(甲)、(乙)(2分)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 __
15、第②段中“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转怒为喜?(2分)
答:

16、文中多处写父母给予“我”的爱,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答:我感爱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17、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自然段是第 段。(2分)
18、“成长的桥”在文中指 。(2分)
19、概括文中详写的那件事(从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概括)?详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三部分(40分)
20、作文:
上帝给了我们明亮的双眸,于是我们发现世界的美丽:天空的深邃 ,群星的灿烂,花朵的娇媚,溪水的明澈,人们的笑颜;上帝给了我们敏锐的听觉,于是我们听到了小鸟的欢歌,听到了夏虫的吟唱,听到了妈妈的唠叨,老师的鼓励……世界太美妙,生活太温馨,我们的心被感动了。上帝又给了我们一张嘴,让我们去倾诉。倾诉你的发现,倾诉你的耳闻,倾诉你的感动。
请以“我想告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600字左右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出卷人:顾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