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
1、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不同影响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不同时期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树立发展的、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旧大陆到新大陆
          二战后:发展中到发达
(2)国内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北到南(安史之乱)
   49-80:政策性迁移(支边)
   80年代以后:自发性迁移(内陆向沿海)
其他国家:美国:东北向南、西南
     日本:中部向国土两端
     俄罗斯:西向东 德国:鲁尔区向南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2、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3、社会经济因素(重要因素)
经济.交通和通信.文教.婚姻家庭
4、政治因素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
人才外流
三、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分类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C1向A2
C1向D
不属于迁移的:
A1向A2,C1向C2
A1向B1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世纪以前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发达地区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3、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
印度
非洲
日本
欧洲
美 洲
澳大利亚
小结:在右图在三个椭圆形中填入适合要求的地区名称
欧洲
拉丁
美洲
北美
大洋州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材料一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内人口迁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国内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西北
东北
湖北
重庆
山东
河北
湖南
广东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以及工矿区。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
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以及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人口大批迁移
黄河流域到长
江流域和珠江
流域
深受统治者及
其行政力量的
束缚;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
由东部迁往西
北和东北
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和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流动人口大量
增加自发迁移
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务工、经商等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甲地区
乙地区
1、迁移的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4、政治因素:
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经济.交通和通信.文教.婚姻家庭
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
(1)外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内因: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
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③宗教信仰、
种族和民族差异
材料五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人口大国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
宗教
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1.22‰。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 ?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自然灾害
材料三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
材料四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
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
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
南部和西部的 “阳光地带”
欧洲部分
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
太平洋沿岸的 濑户内海地区
国土的 南、北两端
东南部的 沿海地区
中、西部 高原地区
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16世纪起
欧洲人
新航线
开辟
殖民主义扩张
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
美洲
华人
黑人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大规模西迁
由乡村流入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原始时期
植物果实和猎物→逐水草而居,完全属于自然,与动物的迁徙类似。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②农业时期
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进行了为寻找新的土地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③工业社会时期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的重新配置,要求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已达到上述配置的变化。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果实和猎物分布制约 “流浪”寻找食物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 寻找新的土地
自然资源、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①对迁入地
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②对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
“民工潮”对迁入地(城市)和迁出地(农 村)有什么影响? (提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
人才外流
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
人才外流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输入大量劳动力 改善综合环境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 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回答问题:
万人
(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 _____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
逐年增加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 ______和______。
(4)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①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经商
自发
务工
D
1 . 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
A .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外来人口已超过了本国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 .本国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
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
C 石油收人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
D .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青壮年劳动从事脏累工作
3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 .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4 .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 .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 .规模大、频率高       D .规模大、频率低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人地区(或国家)的是
A .西欧 B .拉美 C .澳大利亚 D .西亚
7.下列人口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九江人用一天时间去广州购物
B .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流动
C .日本人去美国定居 D .中国人去欧洲旅游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8-9 题。
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10. 1979 年深圳人口约 2 万,到 1999 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 167 万,深圳能够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 .矿产资源的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 .毗邻香港特区,地区位置优越
D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