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 。
到了宋朝,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据说,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坐着向宋太祖奏事,宋太祖借口眼睛昏花看不清,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从此,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
①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②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探究一: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
日益闭关琐国, 面临西方侵略
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请结合教材P16本课引言、第一段正文、历史纵横思考归纳原因。
这样就彻底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至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㈠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1、中央:
2、地方:
㈡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废宰相,设内阁
废行省,设三司
1、清初中枢机构
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根据记录片,为何设立军机处?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简、密、速。
请根据纪录片,结合教材P18正文第三段,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和军机处的特点。
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①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世界潮流)
②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出现政治腐败(政治)
③文化专制,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思想文化)
④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经济)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呈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专制制度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有人说,中国到目前为止,一共失去了三次
追赶世界的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明清时期,
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第二次是19世纪末,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以改革和革命
的失败而错失良机;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的内乱和封闭,使中国离世界越来越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在抓住第四次机遇。
所以21世纪的100年,能否赶上世界?对中国
来说,很重要。
一条不需计算的数学题~~
x(t)
Y(程度)
0
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的趋势
0
图2: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Y(程度)

明清

明清
x(t)
秦朝(形成)
从汉到元(发展)
明清(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史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两对基本矛盾
例题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例题11、 (2008年天津)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B
A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③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材料一:『资料回放教材P16页』废除宰相制度15年之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宰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 『学思之窗教材P17页』 (对明朝废宰相制度)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请问:历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到底该不该废除?
影响:
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
弊——①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③ 也易造成太监乱政。
例题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例题2、(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例题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A

B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
秦--
汉--
唐--
元--
明--
创立
趋势: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归纳总结:
中朝制度
三省体制
中书省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1)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2)明成祖:置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3)明宣宗:置内阁大学士 授予阁臣票拟权
(4)明神宗:置内阁首辅(张居正) 侵夺六部职权
1、原因:
2、形成的过程:
3、职权:
4、机构性质: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侍从顾问,不能制约皇权
非法定的内侍机构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材料一:万历40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内阁首辅==宰相
?
票拟: 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 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内阁的出现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非法定侍从咨询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
意愿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一个是民主象征,
一个是专政的产物;

一个有行政大权,
一个只是内侍顾问机构
No!
例题4. 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时

例题5.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永乐帝设立内阁制
B.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C.内阁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下辖六部百司
D.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B

三司
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废行省,设三司
思考:阅读教材P16页『历史纵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原因?三司是哪三司,有何职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行中书省权力过大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例题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B、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 加强中央权力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D 、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负担
例题7. (2008年广东文综)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B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互相制约
集权于帝
皇权扩大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顶峰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军机处的设立过程简图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①用兵西北,为了保密 (直接原因)
②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限制(根本原因)
材料一:军机处的设立过程简图(见前一章幻灯片)
材料三: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五: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四: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性质是什么?结合三个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军机处设立的影响?
⑴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①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但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地位)
⑵军机处特点(地位、人员确定、职能、机构设置、决策)
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亲臣、重臣),可随时被撤换(人员确定)
③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承旨下达,不能决策)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职能)
④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机构设置)
⑤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决策)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⑶影响:
例题8、(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例题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