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优质课《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优质课《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优质课《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YE)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特别的护膝。
请思考: 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官员上朝由坐到站再到跪;朝中大臣地位逐渐下降,权力受到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必修一 第一单元
人们常说:“将军额头跑骏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那么,宰相制度什么时候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
(2)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3)具体原因:①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②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4)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2、措施
(1)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阅读第17页的“学思之窗”
思考: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利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助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的作用。
史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朱元璋是怎样看待古代的宰相制度的?为此做了怎样的规定?
史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
史料研析
提示:明太祖强调了自古以来丞相制度的诸多弊端,说明废除丞相有利于稳固统治,并严禁后世子孙复立丞相,其实质是废除丞相更符合皇帝集权的需要。
明太祖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朱元璋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现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内阁”
应运而生
明宣宗
明太祖
明成祖
明神宗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不参与政务。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务决策。
授予阁臣“票拟”权,需皇帝审定 “批红”。
内阁首辅权压众臣,朝位班次阁臣列为六部尚书之上。
奠定基础
正式确立
有所发展
达到全盛
二、内阁的出现
内阁首辅==宰相
?
思考探究
有人以张居正为例,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内阁制就是宰相制,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内阁制和宰相制
一级行政机构
内侍机构
行政、决策
侍从、咨询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有一定制约
强化君主专制
(1)清初,皇权受到很大威胁。
(2)康熙时设南书房
目的:为了扩大皇权。
内容: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最后集权于皇帝。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2.目的:
2.目的:
(1)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2)直接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3.时间:雍正年间
5.作用: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作用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4.职责:跪受笔录,各种诏令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密;根本原因:加强皇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史料研析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明清
君主专
制的
加强
废丞相,置六部
军机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废行省,设三司
集中权力于皇帝
中枢分权
皇帝专制
强化
归纳综合
皇帝
内阁
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


高考真题体验
例1(2013·山东卷)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 本题以一则清代档案史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清代中央官制职能的理解能力。图片材料中的“上谕”的意思是皇帝的指示或者命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代雍正之后,负责撰拟皇帝谕旨的部门就是军机处。故选C项。
例2(2014·全国新课标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属于主干核心考点。明代废丞相,设内阁主要表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择B君主集权加强。根据“选全面不选具体”可以排除D项。某些大臣权力大本质上是得益于皇帝的信任。A、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三公九卿
内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南书房;
军机处
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君主专制
封建制度
(明清)
君主专制、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
皇太极
清太宗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至上,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皇权受限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处理日常事务,票拟谕旨)
(决策机构)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扩大皇权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
(参与机要事务)
康熙帝
军机处内景
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
雍正帝
军机处
a.设置:雍正
c.特点:简、速、密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b.职能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康熙另设
军机处
传达政令跪受笔录
雍正另设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帝
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材料:
1、元朝丞相伯颜当政时期,捕杀不满于己的大臣唐其势,毒杀皇后
2、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恣,益无所忌,“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钞帛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势焰薰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其官衔多达246 字。顺帝深忌之。
废行省,设“三司”
(行政)
(监察)
(军政)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三司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中央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各部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朱元璋出身淮西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淮西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将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以高官贵爵。他们中间文臣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为中心,武将以徐达、唐胜宗、蓝玉等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报告给朱元璋说,他们家里的井里头长出石笋来了,这是出了祥瑞,请朱元璋到家里来观看。朱元璋驾出皇宫,到皇宫附近的胡惟庸家去。忽然路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冲过来了,拦住车驾,说不出话来。卫士遂把他抓到地上打,把那人胳膊都打断了,胳膊还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到有问题,一定是那儿发生了对我不利的情况。于是朱元璋登上城墙,看到胡惟庸家里刀槊林立。这个被打的人叫做“云奇”,这就是所谓的“云奇告变”。
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多人。
刘基是明朝的重臣,朱元璋找他商量丞相的人选,问及胡惟庸如何,刘基表示不赞同,因此得罪了胡惟庸,胡使用奸计任相,在刘基得病期间,胡惟庸命医生下毒,刘基不久死去,朱元璋大惊。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案大捕杀
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 明成祖朱棣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要藏书地。
文渊阁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课堂设问
清代皇帝的批红
——康熙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