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5.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本课主要内容
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反“围剿”的过程和意义;
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掌握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在历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深入认识南昌起义,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归纳概括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认识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作用,比较分析共产党土地革命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不同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
比较分析红军五次反围剿,分析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探究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认识到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深刻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下,红军和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3.通过学习,使红军“长征精神”贯穿于学习和生活中,代代相传。
重点
难点
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南昌起义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的改组。
国民革命的失败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北伐军所到之处,都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极大的欢迎和支援。1927年初,汉口、九江民众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收回了两地的英租界,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胜利。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族资产阶级也因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
他们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内,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麻痹,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无力阻止局势的逆转。蒋介石集团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反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并与帝国主义协同对武汉实行经济封锁。汪精卫在4月初从法国回上海,随即赴武汉。他把自己装扮成“左”派领袖,取得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的大权。武汉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决定第二次北伐,任唐生智为总指挥。
4月19日在武昌南湖誓师,21日沿京汉路向河南进发。这时冯玉祥也由陕西向开封进攻。5月下旬,北伐军三个师在临颍十里头战役中击溃奉军主力。北伐军与冯部国民军合作,占领了郑州、开封等地。但武汉政府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困难,反共军人夏斗寅、许克祥相继叛乱。汪精卫6月19日到徐州与蒋介石达成“清党反共”协议, 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夭折。国民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2.准备:
负责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组成,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有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由原叶挺独立团改编而成;第二十军,军长贺龙。这三支武装都被武汉国民政府派驻九江一带,参加“东征讨蒋”。1927年7月26日,汪精卫通令叶、贺到庐山开会,将部队集中到德安,企图消灭这两支革命武装。当时,叶剑英任第四军参谋长,他赶往叶、贺驻地,通报了汪精卫的阴谋。叶、贺决定把队伍开往南昌。在南昌,中国共产党还掌握有朱德领导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而敌人在南昌附近的总兵力才三千余人。
3.经过: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过程: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两万多起义军经过几个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部队经过整编,按预定计划南下,准备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行北伐。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部分参加南昌起义的人员
4.意义:
南昌起义纪念馆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瞿秋白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内容:
1927年8月7日
时间:
地点:
瞿秋白
人物:
汉口
瞿秋白生平简介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899 年 1 月 29 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19 年参加 “ 五四 ” 爱国运动。1920 年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的新闻先驱。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 年 1 月回国后,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等的编辑工作。1923 年参加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党纲。同年参与筹办上海大学。 这时和以后多年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 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
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 , 为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进攻和党内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5 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 。1927 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 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 “ 八七 ” 会议 ,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 常委 , 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期 “ 左 ” 倾盲动错误 , 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1928 年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后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 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1930 年 9 月回国,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 纠正了当时党的领导人的 “ 左 ” 倾冒险主义错误。在 1931 年 1 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 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道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1934 年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5 年2 月26 日 , 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中共八七会议会址
——汉口三教街41号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1927年9月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毛泽东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图为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部分人员1937年延安合影 。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秋收起义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
秋收起义纪念碑
秋收起义
视频: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时间:1927年10月
性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意义:广发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土地革命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革命武装十万人;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和实践
(1)思想内涵:
(2)成功实践:
4.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游击战术:
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
1931年冬
江西瑞金
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权
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
完全不同的政权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意义:
主要内容:
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订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红都瑞金
三、红军的长征
1.长征的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933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红军各地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那时候,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他偏听偏信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主张,同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长征。此后的短短三个月内,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处于危险中。
2.长征的开始
时间:1934年10月
长征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3.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取消其军事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博古与李德
遵义会议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
反映遵义会议的油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长征的胜利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
长征胜利
三大主力会师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背景
准备
经过
意义
方针
准备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
“三次”反围剿
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背景
开始
遵义会议
胜利
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到达井冈山。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部队筹粮;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到达井冈山根据地。两军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会剿”,根据地得到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吉安、安福一部,遂川北部、酃县的东南部。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汉起义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扩大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发展后,在彭德怀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发展为湘赣革命根据地。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对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固的阵地。
进攻硝石、资溪桥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企图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广昌一仗红军伤亡五千多人。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1.(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全国卷·江西卷))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过南昌起义的是( )
A.朱德、贺龙、刘伯承   
B. 朱德、贺龙、陈毅
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  
D. 朱德、林彪、彭德怀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熟识能力。
A
2.(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 )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解析:着重考查了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记忆,遵义会议是我党在理论上的一次修正和突破。但是当时的党还不成熟,并没有彻底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
B
3.(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全国卷·江西卷))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C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早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尚短,正处于发展时期,因此要保有这个趋势,就要坚持做好党的建设,要坚决的打击那些影响党的发展的不利因素,更要坚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统一战线的保持,孤立的党是绝对不会壮大的。
1.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主要是(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B.发动秋收起义
C.结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领导,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相结合
D
2.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
A. 八七会议”上
B. 文家市会议上
C. 三湾改编
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3.“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得以进行的前提
条件是( )
A. 土地革命
B. 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武装斗争
D.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先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打烂些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些坛坛罐罐

——毛泽东
这是毛泽东针对( )的讲话。
A.第五次反”围剿”时,党内有人不愿作战略退时
B.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人留恋抗日根据地。反对游击战时
C.内战爆发后,一些人不愿让出一些根据地时
D.红军转战陕北时,一些人不愿放弃根据地时
A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的必然性
演讲、朗诵:
“长征精神”
本课测评
解题关键:要结合南昌起义的背景、特点和南昌起义在中共党上来分析。
思路引领: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其次分析中共中央当时的任务──吸取教训、促使革命重新走向高潮;再次分析南昌起义的特点──打响第一枪;最后分析南昌起义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
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学习延伸
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议地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问题上,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俄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