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历史必修1原创《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1原创《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原创《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ppt免费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什么不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一、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削弱)
(壮大)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最突出特点)
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建国初的外交:
与苏联的建交
新中国外交的第一步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1、过程: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的。
首先是和印度的谈判中提出的(1953)。
然后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上的成熟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宋庆龄、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它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在国际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1)背景
(2)意义及影响

2、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共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存异”指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万 隆 会 议
方针:“求同存异”——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而提出的。
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作用: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中国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联系。
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初期实践成果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195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