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致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1)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
2、含义:
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表现:
(3)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一些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改革,有的未触动经济体制中根本问题,有的则根本偏离方向,均未收到预期效果。共产党内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大批党员退党,使党丧失了战斗力。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其实,戈尔巴乔夫曾经面临着许多的改革选择,他本人的改革初衷并非就是瓦解前苏联,但是,却被美国精心诱导走上了毁灭之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初期,也曾尝试类似中国的渐进的改革道路,如加强激励机制、企业扩权和租赁制等等,但是,随着西方精心灌输的规范化改革药方流传,人们心气浮躁地很快被误入了改革歧途。
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1)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
2、含义:
3、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1990年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东欧步骤
剧变完成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2、含义:
3、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苏联解体: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2、含义:
3、表现: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4、影响: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2、含义:
3、表现: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4、影响:
5、教训: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5.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原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
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的霸权主义
1、新干涉主义:
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来推行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2、单边主义:
小布什上台以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行“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的政策,表现有:部署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拒绝执行国际社会为防止全球变暖而达成的《京都议定书》,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协议,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绕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等行径。
3、对伊拉克的战争
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3月20日,美国宣布对伊作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背景:“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过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8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思考
新的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
(4)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基本特点 : “一超多强”
这几个国家为何能成为世界主要力量?说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3、特点:
4、意义:
有助于扼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总结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巩固练习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
3、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执政党丧失政权但社会制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界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B
C
4.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C.自身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
D.民主法制受破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5.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A
B
6、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
8、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9、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家政治组织
B
B
10、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①“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多强”指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③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④“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B
C
思考
1、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是怎样被处置的?
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2、最终德国被分裂,主要原因是什么?
东西方冷战(或者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为什么德国能够统一?
4、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德国统一的原因:
1、德意志民族的向心力:东西德人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是促成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
2、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两德统一的重要动力:
3、国际局势的变化,是促成两德统一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1)东西方冷战的结束,为统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为了自身利益,两国之间的冷战逐渐被对话所代替。
(2)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提供了契机:西德总理科尔抓住这一有利历史时机,提出德国统一的“十点建议”,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努力推动和其他的外部因素,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虽然政治上分裂,但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传统及其他难以磨灭的民族共同性;
建立两个德国从来就不是德国人民的意愿,而是英法美苏四个占领国的意志,是冷战的结果。由于苏美英法四个大国的干预,两个德国从来没有真正享有过完全的主权,这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忍受的 。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西欧特别强大的经济大国,而东欧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同西德的差距逐渐拉大。
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取决于经济实力而非军事实力。这种趋势客观上推动了东西德统一的步伐。德国实现统一,人口将会达到8000万,是欧洲除苏联以外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将会达到近37万平方公里,在西欧国家中仅次于法国;经济上,不仅国民生产总值将会达到2.5万亿马克,超过英法之和,继美、日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而且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马克。这样的前景无论对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都是十分憧憬的。
4、历史上德国两次统一原因的共同之处
(1)经济发达是基础
(2)民族凝聚力强
启示:
(1)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2)血浓于水,要大力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消灭“距离感”
1、美日欧: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2、美欧俄:冷战思维下的戒备和对抗,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合作
3、俄中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局势发展有重大影响
4、中日美: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因素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局势
1、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俱乐部主要成员
2、美: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比
3、西欧:一体化进程扩大了西欧的力量,能与美国抗衡
4、日:世界经济大国
5、中: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为什么图中几个国家(地区)能够成为主要的世界力量?
综合国力强、对外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美:政治稳定,经济、军事、科技力量领先世界
2、俄:经济发展较慢,受到北约的空前挤压
3、西欧:现在仍不能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
4、日: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使他在亚太地区没有多少人缘,其谋求政治大国的梦想还十分遥远
5、中:发展中国家
从近期看,“一超多强”的局面是现实中的国际格局:
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