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复习课件ppt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必考内容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Ⅰ部分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中国开展禁烟运动。
3、导火索:
虎门销烟
4、结果★★★★:
《南京条约》
内容:
割地:割让香港岛
赔款:赔银2100万
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
关税协定:英商关税,双方商定
概念辨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
(2)“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的危害:
割让土地:损害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赔款: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品涌入,手工业破产
领事裁判权: 损害中国的司法主权
关税协定:损害中国的税收主权
租界:损害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2、(2009·广东文基卷)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陈腐的世界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现代的社会之间的较量,鸦片战争本身就是由于鸦片而引起,故B项错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非正义和违背道德标准的,故D项错误;在战争中中国最后彻底失败,故C项错误。

3、(2011·福建文综卷)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4、(2009·皖南测试)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1)继续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 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强企图通过“修约”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
(1)火烧圆明园
(2)《天津条约》
公使进京、开放十岸、巨额赔款、允许三外、长江通航
(3)《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评价★★★★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高考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重视对西方错误史学观点批驳的考查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自然经济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文化:开眼看世界与洋务运动
 社会生活:西式生活影响通商口岸
1、(2009·全国卷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本题结合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说清政府当时“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明显不合史实,故首先排除A答案。《天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清政府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等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简单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其实自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蛮夷”观念和“天朝上国”观念就受到冲击,答案B符合题意。
2、1851年英国维多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显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勒索大量赔偿 B.协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及九龙司地方一区

考向 新史观、新高考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2)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
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
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审题准要点全得高分
优点:1.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2.较好理解题意,答案要点把握的准。
3.较好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如第(1)问,
扣点非常准确。
缺点:语言表述再精炼些,
扣点再准确些。
抓住两“材”不放松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
两个“材 ”,一个是命题者提供
的“材料”,这是解答试题的最
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
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
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
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另外,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
要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切忌
片面。如,本题设问只是以材料为历史
背景,答案并非在材料中,答题必须结
合“教材”答题。应该说本题是依据两
“材”的典型。
三、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②长期以来的大陆政策
2、过程★★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结果★★★★★
《马关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银两亿两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割地辽台澎
沙重和苏杭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许日开工厂
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特别提示: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清政府统治集团腐朽,对战争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求和。
(2)客观原因:日本对侵略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纵容或默许,清政府的软弱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考向 历史与现实
中日钓鱼岛问题★★★★★



(2009·广东文基卷)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一个初步发展的小高潮,这主要是由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庞大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目的是取得更多的税收。

(2009·扬州模拟)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中英《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攻占北京紫禁城,外国侵略者才能坐在皇帝的御座上。

四、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

赔银4.5亿,本息9.8亿,以关税和盐税抵押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拆大沽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划使馆界,改设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2、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的对比

第Ⅱ部分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一、爆发原因★★
二、过程★★
开始:
初步建权:
正式建权:
军事全盛:
转折点:
失败标志:
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年)
通过北伐、东征和西征(1853-1856年)
天京变乱(1856年)
天京陷落(1864年)
三、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内容:
A、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C、实施目标: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
1)、进步性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空想性
追求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具有落后性、空想性。
1、(2009·江苏卷)“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从题目中的“起义者”来看,北伐战争不符合要求,从“基督教国家镇压这场运动是很悲哀的”可排除B项,因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西方基督教国家是义无反顾的残酷镇压的,从“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可排除D项,因为在辛亥革命中英国的外交孤立实际上是对清政府的支持及对革命党的孤立及封锁,只有A项正确,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列强还没有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其影响到底是利还是弊,加上太平天国以基督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反清斗争,所以“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
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和对历史现象本质内涵的理解把握。关键是判断材料中书籍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宗教,还有洪秀全的“诏书”等内容,这就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A错误;文中没体现出赞赏西方“政治制度”,B错误;洪秀全的政策是文化专制,但不能判定是“愚民”,D错误;洪秀全仍然追求专制和权威。
C
(2)《资政新篇》
①性质: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②内容:
③评价:
A、进步性: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局限性:未能满足当时农民获得土地的迫切愿望;对外国侵略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天》和《资》都未能实施的原因:前者是因其空想性和落后性;后者是因其缺乏实施的相应的社会基础(主观)和严峻的战争环境(客观)
四、太平天国的意义★★★★
进步性:
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进步性: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无法完成时代任务。
第Ⅲ部分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考向瞭望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经济基础:
清宪政改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革命物质基础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思想基础:
①1901-1905资产阶级思想:三个人
物两个地点
②指导思想:十六字纲领
③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组织基础:
①兴中会
②同盟会(领导人、纲领、性质)
军事准备: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和维护共和制度
2、内容:
①主权在民;②平等自由
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
3、性质与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外联系:《临时约法》体现的启蒙思想主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反封建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体制。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不同点:
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②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并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③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原因★★★★
(1)结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原因: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
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
弱妥协;袁世凯玩弄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
权术。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辛亥革命的三种观点
(1)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2)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3)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它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2009·广东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了防止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专权,在学习美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的同时,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D
(2009·上海卷)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解析:关键是通过比较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和黑人民权运动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
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第(1)问要明确“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的真正含义,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洋务运动采取了哪些发展近代工业的措施。第(2)问中的“准备”可从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革命纲领等方面归纳,“如何将‘大树’砍断的”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第(3)问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袁世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第(4)问可从新文化运动的角度分析归纳。
【答案】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建新式海军。
(2)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
(4)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第Ⅳ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923年中共三大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26年7月正式北伐
1927年“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10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4—1935年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全民族的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重庆谈判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
1)性质:
2)原因: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3)经过:(运动中心、主力、斗争形式)
4)结果:
初步胜利
5)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1997年1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做出决定,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奖。
1919年 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罢课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
3)经过
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五四”运动时的传单
   中国就亡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胜利的原因?
胜 利
初 步
释放 罢免 拒绝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原 因
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5)意义
①、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②、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③、作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条件
二)诞生标志:
四)意义:
中共一大 1921(目标、中心工作)
(1921.7.23)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1922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内
一)条件
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
无产阶级的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新的前途:
群众基础广泛:
开始建立革命联盟: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
3、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⑵、条件:
⑶、过程:
⑷、失败:
⑴、性质: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标志
失败原因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目的:
对象:
结果:
1924
1926
1925
1927
共产国际的推动
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国: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2、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4、影响
1、原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党内合作”
3、合作方式:
(1)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2)反帝反封建的工农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