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课件复习资料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程标准:
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认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高考大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政协、开国大典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理论、港澳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复习要求
1、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通过把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古代中国、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加深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3、构建知识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1949-1956年
民主政治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1956-1976年
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第三个阶段--1976年至今
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
●考点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诞生条件:
(1):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军事上)
(2)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思想、理论的准备。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组织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间:1949.10.1;
标志: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5)、使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1.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急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上表说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
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不居于领导地位
B
新中国的成立等于社会主义的开始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但并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体
政党制度
民族制度
二、新中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
二、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确立:

(2).正式确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3).发展:(时间、方针、意义)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收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4)、进一步完善:
1982年中共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3).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4)、进一步完善:
1982年中共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共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救国方案未能实现。
2、民主党派最后选择了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共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着强大的领导与组织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主要内容: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
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等。
②原则: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③意义: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意义: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直接选举选出代表产生)
选民
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
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出代表产生)
(选出代表产生)
间接选举
代表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
【合作探究】3: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合作探究】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①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②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材料一 法新社13日报道,联邦选举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民主党对手贝拉克·奥巴马筹款近两倍于共和党的麦凯恩,达到4.54亿美元,花费3.77亿美元。
材料二 十一届人大会议代表的组成:中共代表占65%以上,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共有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归国华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637名,占代表总数21.33%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其中有3名农民工代表。
(1)根据材料一、二,两国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根据材料一、二,两党所代表的阶级本质有何不同?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1、修改宪法
2、制定法律
3、监督宪法的实施
4、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
·······
材料四 美国国会有下列各权
1、赋课并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输入税与国产税,偿付·····。但所征各种税收····应全国划一;
4、制定全国一律之归化法规及破产法;
根据材料三回答,人大有哪些职权?
根据材料四回答,美国国会有哪些职权?
【思维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区别。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人民。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
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的原则
三权分立制原则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 …故议院者,大用则大效,小用之小效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什么政治主张?有什么积极影响?
议会政治。
为维新变法运动起思想先导作用。
材料二1913年国会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2)根据上表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出现了什么新局面?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局面:民国初年出现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控制内阁;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议会方式来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制度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政治发展趋势,并分析当时没有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因
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
原因: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材料三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构成
(3)上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什么创新?根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
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特点: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实质:人民民主专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建立原因:国情(重点掌握)
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传统)
②长期以来各民族事实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局面,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分布特点)
③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现实状况)
④近代以来,各民族在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等斗争中结成荣辱与共的关系,这种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2).法律依据:
①《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请认真理解掌握)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4).概况: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
5.意义(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3)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思维拓展】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间的区别。
[答案] A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1956.9)----良好开端;
(1)背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②到1956年下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
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 。
(2)、目的: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
(3)、主要内容:
①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③重申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健全国家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
(1)文革的发动:
导火线:
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标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及《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原因:
A、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严重恶化;
B、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C、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己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D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削弱。
E、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过程:
1966中央文革小组——领导机构;
1967红卫兵运动——发展;
1967造反夺权并建立起革命委员会
(1968)——高潮;
迫害老同志。
文革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发动,被林彪、江青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2)、文革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践踏的表现
①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高度集权,党政、政企合一,一元化领导体制)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8年没有召开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③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各级领导、各届人士及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迫害,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 3).“文革”的教训: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
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党在历史上的主要“左”倾错误有哪些?
“文革”的政治方面的教训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文革”发生的原因看
民主法制不健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从历史看,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
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四、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日益完善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大转折
1、背 景
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10)
②党和国家工作处在徘徊中前进局面("两个凡是")
③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国治国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以领导人的看法当作法发展到依法治国。
2、内 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思想路线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政治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3、意义
(1)伟大转折
(2)新道路
(3)新时期
(4)新时代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发展完善
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
国务院领导成员变动,中央的考虑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从长远考虑,解决好交接班问题。
揭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
指明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工制、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正确方法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2)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由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由此材料可知,我国基本确立了怎样的治国方略?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车、飙车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定为刑事犯罪,醉驾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点评:
“醉驾入刑”法律法规的出台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法律完善、社会进步的表现,意义深远。这一规定为从根本上解决酒后驾驶、醉酒驾驶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维护公民切身利益。
2、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完善人大制度、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背景: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目的: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史实:从1988年到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
在城市里,明确了基层的民主程序: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
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发展。
意义: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基层公民的权利。
《共同纲领》是一部临时宪法。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性质: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结束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标志:1954年宪法颁布。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被写进宪法是在:
A、1954年 B、1982年 C、1999年 D、2002年
2.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改,并相继出台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3.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A.九届人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A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民主的道路。”
请回答:
(1)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作出了哪些努力?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
(2)新中国成立后到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走中国民主的道路”的?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制定《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规定人当家作主;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近代:
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经济上,中国贫困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