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ppt课件
知识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指导思想:同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方针
①“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然后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新中国。
②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孤立,在建国第一年里就与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问题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在联系如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1)内在联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政治制度、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的内外政策、管辖本国公民及事件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特点:①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①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③成果: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④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
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③成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④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思维升华:“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知识点二 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许多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③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进程
①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
④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
①原因: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重要外交活动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思维升华: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其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从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我们可得出两点启示:第一,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第二,“弱国无外交”。
要点1 建国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比较
典例1 (2011年长春模拟)“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 题干材料明显是反对侵略行为和对别国内政的干涉,倡导和平、互信,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
[答案] B
此类题考生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即反对侵略行为和对别国内政的干涉,倡导和平、互信。准确记忆是前提。
(2011年北京东城模拟)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苏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边倒”外交政策主要特点。
答案:A
要点2 全方位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典例2 (2010年浙江文综)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说明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故①正确;中国外交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故②错误;从材料看,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③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④错误。
[答案] A
数字表格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根据问题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得特殊数字的含义。
(2)察变法、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4)细审题、扣问答:仔细阅读问题,据问题而作答。
(2011年苏南高三联考)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上的时间分析,排除C项。A、D两项说法错误,因此应选B项。
答案:B
要点3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付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典例3 (2011年大纲全国)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1985年”,当时世界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D两项。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征是“美攻苏守”,美苏关系并未全面缓和,排除A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促使中共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和方向,故C项正确。
[答案] C
此类题求答指向不明确,给解题增加了难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明题意,对题干涉及的信息做准确理解,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辨论发表讲话时说:“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这体现出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有(  )

①维护世界和平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①②③④都是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但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新时期的外交形势不相适应,可以排除。联合国是最大的世界性组织,因此,④与之不符,可以排除。从材料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讲话”和“永远与世界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等信息可以判断C项准确。
答案:C
易错点1 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错误
【易错点导析】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①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60年代:“两只拳头出击”
③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④80年代——现在:“全方位”,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
典例1 1950的中苏两方代表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代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0世纪80年代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些外交政策或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错因分析】 本题出错原因是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把握不牢。
【正确解答】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可排除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可排除C。故答案为B。
下列两幅图反映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解析】 易错选B,原因在于误认为我们在建国初期执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因此我们所有的外交政策都跟随苏联,谈不上独立自主。其实,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我国最基本的外交方针。题干强调的是对这两幅图片的对比,而不是两国外交政策的区别或者是不同,在解题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方向。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中俄两国是结伴而不是结盟关系。
【答案】 C
易错点2 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区分不清
【易错点导析】 1.1950年中苏建交。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5.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7.新时期:不结盟;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典例2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A,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对“新特点”理解不准确。
【正确解答】 独立自主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不属于新特点,A不符合题意;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D。
(2011年江苏盐城模拟)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解析】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促进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 A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中美在亚太的冲突与摩擦
过去10年,美国把主要心思扑在中东,对亚太关注有限,与此相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却突飞猛进。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美国感到其在亚洲原有的地位受到动摇,因此开始调整其地区战略,以期恢复地区影响力。其次,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周边国家在分享与中国合作“红利”的同时,感到需要进行“大国平衡”,这些国家的心态恰中美国下怀。地区力量此消彼长,使得旧的平衡难以为继,而新的平稳尚未建立。中美在此地区的冲突和摩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同时,也体现了美国在其亚太战略调整过程中,对中国的试探和摸底。
(2011年河北唐山模拟)2009年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篇章。”之所以对《上海公报》给予高度评价是基于(  )
A.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
C.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
D.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
[解析] 材料中“在37年前”即1972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中美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 C
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
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符合人类共同利益
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存在差异,不能相互适应,有可能产生矛盾甚至摩擦。但是,不同文明之间也有同一性,各种文明中的核心内容是彼此进行文明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共处,携手共进的客观基础。
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谈起过“和而不同”的思想,正如温总理所说:“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历史充分证明(  )
①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完全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②只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要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④和平共处原则对于维持正常的国际法律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不结盟”的政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之一,不能说是其精髓。
[答案] B
视角三 增进学科素养(天干地支常识)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运算
首先,明确干支与公元纪年年份的尾数的对应关系。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尾数分别对应4、5、6、7、8、9、0、1、2、3
其次,要明确地支与公元纪年年份除60后的余数的关系,如果余数大于12,则除12找余数,若小于12则直接找最终余数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未、申、酉、戌、亥对应的余数分别是4、5、6、7、8、9、10、11、12、1、2、3。
例:公元1900年换算干支纪年如下:①看尾数找天干。1900年尾数为0,则对应天干为庚。②算余数找地支。1900÷60余数40,40大于12,则除以12得余数4,4对应地支为子。于1900年就是庚子年。
(2011年福建厦门模拟)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60年之后是1971年,A项发生在1900年,B项发生在1921年,C项发生在1937年12月。
[答案] D
1.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应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C的表述属亚非会议;D是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答案:B
2.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解析:中美关系的缓和在当时受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影响,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答案:A
3.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解析:A项说法错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1989年2月以来首次举行正式会晤,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美关系中低水平徘徊局面的结束。D项互不对应,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答案:B
4.(2011年莱芜模拟)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独立国家联合体
解析:2001年,中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包括美、日等国,东盟不包括中、俄等国,独联体是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成立的松散联盟。
答案:B
5.(2011年温州测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
答案:C
6.(2011年济宁模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在中美建交之际,美国却又单方面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肆意提高向台湾军售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与台湾当局关系的等级,致使中美关系数度倒退。
(1)“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我们的手”为什么能握在一起?
(2)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50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两大阵营对抗,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答案:(1)本质问题: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答出三条即可)
(2)对中美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