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总复习

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课件ppt免费下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看,多侧重于二战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美苏冷战、20世纪70年代的多极化因素、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从命题切入点上看,多是从美国、多极化趋势等来解读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进。
命题预测:当今世界格局演进与现实联系密切,属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触到的历史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应该重点关注一个国家——美国,一个趋势——多极化趋势
命题规律:
1.理清一条基本线索: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1)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2)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2.形成四个观点和认识:
(1)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但关键因素是经济;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3)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中,认识到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共体:
(2)日本:
(3)中国:
(4)不结盟运动: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
(1)苏联解体:
(2)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美、日、西欧):
(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
(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2)形成过程:
(3)影响:
专题知识结构:
一、美苏争锋
(1)背景:
知识整合
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冷战”一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是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 。它既不能被称为战争,因为它争而不战;也不能被称为和平,因为它既不和也不平。于是,有人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私生子”。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什么是“冷战”?
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
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 A.美苏国家利益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2、“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先决条件是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D
A
巩固练习
一、美苏争锋
1、背景:

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知识整合
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是唯一与韩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揭开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
(3)美苏冷战对抗,矛盾加剧
(4)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47、3,“杜鲁门主义”
1949北约成立
1947、6,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7、9、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55年华约成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
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指希腊等国的共产党武装; “外来压力的企图”是指苏联企图扩张势力范围。
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
杜鲁门主义
“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 “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目的: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问题探究:
1、(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会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2、美国冷战的最基本特征是
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
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结合

3、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C、发动朝鲜战争 D、发动越南战争
B
A
A
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5、“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它
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C.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B
C
7、“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别国内政

8、“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D
6、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
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
A
一、美苏争锋
1、背景:

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3、影响:
知识整合
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是唯一与韩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1)初步形成
(2)揭开冷战序幕:
(3)美苏冷战对抗,矛盾加剧
(4)正式形成
3、 影响
(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核威协) ,形成全面“冷战”和爆发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
全面冷战:①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②亚洲:冷战导致朝鲜分裂。
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1950、6~1953、7) :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2)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核恐怖平衡)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
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辨析比较
冷战与热战关系
1、不同:
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
热战:就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
2、相同:
“热战”的目的仍然是遏制社会主义,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
1、“冷战”使一些国家出现分裂局面,至今仍深受其害的是: A、越南、朝鲜  B、德国、朝鲜   C、越南、德国  D、朝鲜、中国
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
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
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
③两强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④两强相争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B
巩固练习:
归纳: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
一、同苏联全球争霸,重点在欧洲
1、提出“杜鲁门主义”
2、实施“马歇尔计划”
3、建立“北约”
4、分裂德国
二、不放松对亚洲的控制
1、单独占领日本
2、扶蒋反共
3、发动侵朝战争
4、发动侵越战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古巴
导弹危机
本课小结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
第2讲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20世纪60、70年代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
主要力量:
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3.影响:
2.欧洲一体化进程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探究】1:
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③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⑤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967年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共同的农业政策
2.欧洲一体化进程
统一关税与外贸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发展
1993年欧盟成立
【合作探究】: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3.影响:
②政治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西欧国家在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
①经济上:资’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原因:
①民主化改革,铲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
④重视科技与教育
②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大力扶植
(削减免除赔偿,返还工业设备;提供资金物质;朝鲜战争向日本订货)
2.表现:
③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二  1972年7月7日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田中内阁主张实行自主的外交路线,提出以“以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处“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 ……大平正芳组阁后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重视“环太平洋外交”,强调以日美关系为轴心,发展日中友好合作,加强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合作。
材料三 日本首相小泉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提出,“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他在后面干脆点明:“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日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2004年9月30日
3.影响
①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格局发展。
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典型例题】(2012·)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于美国)(1分)
原因:日本战败;(1分)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任答2点,共2分)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分)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2分)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年11月)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2分)
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1分)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轨迹:控制——竞争——伙伴;(答案次序完整给2分,否则不给分)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意思相似也可)
【探究】: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南斯拉夫(铁托)、印度(尼赫鲁)、埃及(纳赛尔 )
4、主张: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反帝、反殖、反霸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倡导者:
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新中国建立
经济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科技成就突出;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中国的振兴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易错点: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
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差距缩小
(福建文综)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对接高考:
B
C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都必须由美国为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而设置的机构——经济合同署同意;……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为“援欧”(法、意、荷、比、卢等16国)拨款131亿多美元。
材料二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几乎所有西欧、拉美地区的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地位便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战后美国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达到了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典型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4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粗钢和汽车产量超过美国。1965年~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其影响。
现象:日本和欧共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占据了有利地位。
影响: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逐渐转变为美、日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