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格式:  PPT
  • 大小:  6.22M    76张
  • 时间:  2016-08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
结合故事、材料、照片和所学知识,请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做出合理的描述。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他们的岁月,我们的追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历史必修2 第五单元
近代
现代
服饰篇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 。
特点:宽袍大袖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
——张爱玲《更衣记》
衣裳时样年来瘦,
渐仿洋装显细腰。
“别致”的张爱玲
鸦片战争前的旗袍
改良后的旗袍
旗袍的变化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奕譞、李鸿章和善庆合影
早期西装(穿西装的蔡元培)
西装革履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




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以文治国
三省吾身
饮食篇
南方饮食
北方饮食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川菜
徽菜
鲁菜
苏菜
闽菜
湘菜
粤菜
浙菜
西餐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
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参以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所以,番菜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仿西菜。
虽说已经过改良,但番菜的生酸腥膻还是让中国人吃不消,番菜馆开始时的生意就并不怎么好。但到了19世纪 90年代,番菜却一下红火了起来,“裙屐少年,巨富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四马路上番菜馆林立,总共不下十四五家。
建筑篇
中国传统建筑:
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 。
老北京的四合院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
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风尚习俗篇
迫令放足
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女人们裹小脚最为突出。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
(1)女子裹足
小知识: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 “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
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禁止裹脚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比一比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脚跟形势先融化,
说到莲钩六寸长。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2)男子留辫
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外人贻笑为“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清朝发型的政治意义:削平四围,留守中原。

当时,清廷把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
(3)婚俗:繁琐复杂
简约文明
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
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
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
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
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于小芹抛弃家庭包办婚姻,
与小二黑喜结良缘,冲破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
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
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
士周××,现年28岁,久寓北京,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
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
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
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
请两位同学登台表演情景剧,内容需体现出“辛亥革命前后,社交礼仪的变化”。
传统社交礼仪
历史重现
(4)社交礼仪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
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
生活方式、习俗朝进步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相适应;
但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
变迁的趋势:
服饰篇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衣服都以蓝灰色为主调,被称为“蓝色的海洋”。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干部装
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60年代先是中苏交恶,毛泽东指出准备打仗,局势一触即发,报家卫国成为人们的梦想。那个时代的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如今的西服和纱裙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服无论是颜色还是款式、品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服装多样化
流行时装
饮食篇
改革开放前:人们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后:人们自由挑选
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建筑篇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多样化。
度假村
郊区游
出境游
健身运动
休闲旅游
听演唱会
看球赛
探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出现新风尚的原因?
A.新中国的成立;
B.改革开放;
C.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探究:
2.集邮、收集票证、收集货币和文物收藏的人越来
越多。从活动的方式的角度,这些人所从事的属于
A.商业经营 B.历史研究
C.娱乐休闲 D.风俗习惯
1、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3、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 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D
A
6、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

B、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远离大城市

D、西方列强侵略程度较轻
B
10、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饮食水平,实现安居乐业,党和政府发起了( )
①“菜篮子”工程 ②西气东输工程
③安居工程 ④南水北调工程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