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关王庙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2.《短文两篇》
课序课题
22《短文两篇》
主备
周孟蕾
时间
2011、9、13
使用人姓名
审核
王、赵
班组号
学习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朗读背诵。
3.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独立探讨
关于“铭”和“说”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说:
2.《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3.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鸿儒(          )案牍(    )西蜀(    )濯(    )清涟(      )德馨(     )甚蕃(      )噫(    )鲜有闻(     )
4. 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5.背诵下列词语注释。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合作交流
《陋室铭》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到陋室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原文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
4.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原文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爱莲说》5.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7. “我”爱莲花什么呢(用原文回答)?这些语句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8. 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小结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这篇短文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作业
《陋室铭》1.填空。①水不在深,             。 ②             ,草色入帘青。③斯是陋室,          。⑷《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⑸《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⑹《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2.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⑴何陋之有?(   )  ⑵忘路之远近(   )  ⑶渔人甚异之(     )  ⑷具答之(   )  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⑹君之病在肌肤(   )  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说明(      )
A.陋室不陋      B.陋室不好     C.陋室简陋      D.陋室很陋6.下列词语能够统领全篇的是(      )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金经7.下面各句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鄙视。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含有室主对自己的激励和对权贵的愤懑等意味。8.从全文找出3句对偶句。
《爱莲说》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8、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11.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4、《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5、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6. 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