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包拯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27.包拯

  • 格式:  PPT
  • 大小:  1.79M    14张
  • 时间:  2016-12

《包拯》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包拯》ppt课件2
包拯
设计与制作:
郴州市一中 蒋慧
“包拯”知多少?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脱脱,元代史学家。
“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多由别人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的《本记》、《世家》、《列传》等。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聪明机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文言知识点
“……也”
古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时加判断词“是”。
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P3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 1、2、3、5 )
( 4 )
( 2、 4 、5 )
( 1、3 )
练习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说说他们的事迹。
总结
(1)、为官机智
(2)、为官廉洁
(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4)、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5)、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