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 《列子》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伯牙善鼓琴 《列子》

  • 格式:  PPT
  • 大小:  1.33M    14张
  • 时间:  2016-12

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ppt课件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ppt课件2
29. 古文二则
郢人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送葬,过 惠子之墓,顾 谓从 者 曰:

“郢 人 垩 漫 其鼻端

若蝇翼, 使匠石 斫 之。

匠石 运斤 成风, 听而斫之,

尽垩 而鼻 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庄子送葬, 经过惠子的墓地, 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地有个人 用白垩泥涂抹在 他自己的鼻尖上,
像苍蝇的翅膀那样簿,
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
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抡起斧头,呼呼作响, 听任他砍削白点,
郢地的人站在那里
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 然, 臣之质 死久矣。’

自夫子 之死也, 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 与 言之矣。”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我没有可以与之说话的人了!”
即使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他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搭配的对象了!
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的默契和互相信任?
为什么匠石和郢人能这样的默契和互相信任?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相互了解对方与信任对方,是一对知音
匠石并不了解与信任宋元君,(即使宋元君相信匠石的技术,匠石也不能确信宋元君在大斧砍到时会不会惊慌)他们并不是一对知音。
郢人
匠人运斤成风,郢人立不失容
郢人死后,匠石无以为质,无与言之
知己难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擅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尽垩 而鼻 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伯牙擅长弹琴, 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 雄伟庄重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
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
我可以把我的声音隐藏在哪里呢?”
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兮若江河
知音难求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说说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1.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