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8.木兰诗

  • 格式:  PPT
  • 大小:  2.72M    77张
  • 时间:  2017-02

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木兰诗》PPT教学课件
10.木兰诗(乐府民歌)
木兰诗
花 木 兰 简 介
网络资料: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河南地,属今日的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1926年曾隶属包头县)。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由此可知:
(一)《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三)当时北魏的都城是盛乐(和林格尔),离黄河很近。当时调来的军队就集结在黄河边上。
(四)黑山是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硕山。
(五)燕山即燕然山,是杭爱山的一支
花木兰其人     
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再、又
第一节:
翻译:
一阵唧唧声,又一阵唧唧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叹气的声音。
复: 当: 闻: 惟:
听到

面对着
疏通字词
第二节:
何所思: 愿:
市:
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念的是什么。女儿也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到军中的文告,皇上正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我父亲(老了)没有大儿子(接替),木兰我没有大哥(去参军),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所思何”的倒装。
翻译:
愿意

第三节:
辞: 去: 但:
去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去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晨辞别爹妈离开,晚上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爹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的声音。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就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妈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叫的声音。
翻译:
告别。
离开。
只。
第四节:
若: 寒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十年后才回来。

互文。主语是将军和壮士。
翻译:
寒冷的月光。
第五节:
策:
所欲: 愿:
回来拜见皇上,皇上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给(我)记了很多次功,赏赐的财物很多很多。皇上问(我)要求什么,木兰不愿意当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去。
翻译:
通“册”,名词活用作动词,(在书册上)记。
希望
想要的
爹妈听到女儿回家来,互相扶持着到外城来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对着门梳装打扮;小弟弟听到姐姐回来,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面阁楼的门,坐在我西边阁楼的床上,脱下我身上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额头的花黄。走出门看看同伍的士兵,他们都吃惊忙乱得不得了:在一起打了十二年的仗,还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孩子。
翻译:
第六节: 帖: 火:
通贴,粘贴
通伙
第七节: 走: 安: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怎么,哪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语调轻语速缓
体现忧心忡忡
问者急切
答者沉稳
语速语调逐
渐加快加高
由沉思到下定决心由轻缓到重快
朗读指导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由轻缓到重急
既紧张又有序
“旦、暮”重读,上下句之间要读得似断实连。“不闻”“但闻”重读,两句要前轻后重,读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和悲壮豪迈的气氛。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急促高亢
悲凉雄壮
赞赏功勋
从容辞官
渴望还乡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描写 矫健的雄姿、行军的迅速。
描写 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活泼欢快
前高后低
动词要读得响亮,极力表现轻松欢乐之情
惊叹与赞美
充满喜剧氛围
齐读课文,整体感悟, 概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
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并初步了解这首诗歌的详略







详略
详略与中心
情节
诗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详写 女儿情态
略写 英雄气慨
因为:
①突出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
②略写战争残酷、详写回乡团聚,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读课文,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以分为三部分,最后一段附文:
按照以下提示划分: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
齐读后,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愿为市鞍马。
2,昨夜见军帖, tiě,文告,名词。
对镜帖花黄。tiē,通“贴”,粘贴,动词。
3.万里赴戎机,战争。关山度若飞。关塞山岭。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功;有余。
5,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6,出门看火伴。通“伙”,伙伴。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跳跃的样子;眯着眼,目光模糊的样子。
写出红色字的古义和今义:
木兰当户织 卷卷有爷名

双兔傍地走 军书十二卷

惟闻女叹息 但闻黄河流水•
户:古: 门;今义:家,门第。
走:古:跑;今义:步行。
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祖父。
十二:古义:虚数,表数目多;今义:实数十二。
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1、认识形象
我从文中_____读出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平民女子,勤劳孝顺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
征途之遥 军情紧急
生活之苦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平凡生活
爷娘闻女来,
出郭 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心思细密,机智活泼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设喻作结,称赞木兰的才智。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
主题归纳
修辞手法
排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对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顶真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复沓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你知道下面这两个句子的准确意思吗?

“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译为: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在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十年归”)。 (互文修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你能理解“互文”修辞的诗句吗?
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2.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3.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关于“互文”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通俗来说表达时分开,理解时合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
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对偶:
排比、互文: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指出这首诗使用的修辞手法。
顶真:
夸张、对偶: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偶:
对偶、互文:
对偶、互文:
民歌特点
本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民歌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经过文人
韵色加工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
歌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赞颂之辞。
本诗共十四节,除少数有每节六句之外,
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
写 作 特 色
1、叙述详略得当。 如文章只是概括的
写十年征战生活;与家人团聚的 欢乐
情景 写得比较详细。
2、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塑造人物。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诗运用了对
偶、 排 比、互文、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
温习巩固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
阅读《木兰诗》,完成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勋级每升一级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①A; ②C; ③B; ④A
解释红色的词
1、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出门看火伴。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成语)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A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C
B
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B
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C
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A
读出诗韵——
1、品析妙点——赏析自己最欣赏的诗句
示例:“唧唧复唧唧”,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声衬静,更写出了木兰此时心情的沉重,渲染出一个女孩将要做出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2、联想拓展——说出文字本身以外的情节
如:木兰独坐织机旁;出征后爷娘的担忧与思念;征战沙场,夜间踯躅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还乡闺阁中梳妆的动作;换妆后火伴们的神情、谈论、回忆等。
改编: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我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回家的感觉,就是爽!路旁的树绿多了,花也开了,处处洋溢着春的生机。
     马儿,快些,在快些,快点回到我的家乡。
     突然,一个熟悉的村庄出现了,哎,那不是我的阿爷阿娘吗?
     我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阿爷也不禁老泪纵横。 我搂着双亲,激动万分。爷娘的额上多了许多皱纹,阿娘的腰也弯了,阿爷拄着个拐棍,我知道那是多年担心挂念我的缘故。岁月不饶人哪,一晃十多年了。
还是那个村庄,还是座房子,只是人已经变了许多。
     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她望着我,又惊又喜。 “姐姐!”“小妹!”似乎生疏了,但终于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只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望着小弟,我笑开了花。
堂屋不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我来到了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我赶紧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十多年了,还没穿过我的红装呢……  
     梳理完毕,轻移莲步,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阿爷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我拿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他们才认出我, 哈哈!
融意、情、韵诵读
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
课堂讨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参考:
1.中华民族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的孝,也是对…的忠,因此赢得了…尊敬。
2. 木兰不恋功名、洁身自好的节操,功成身退,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3. 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4. 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阳刚之美),下马有女儿的娇柔(阴柔之美),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
英雄气概女儿情怀
穆桂英挂帅
北宋年间,宋辽征战,杨家将奉旨统领宋军保家卫国。杨六郎、柴郡主的独子杨宗保为得宝物降龙木前去穆柯寨,与代父出征的穆桂英狭路相逢。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多亏穆桂英用计相救方转危为安。六郎决定让穆桂英挂帅统领三军,众将领却不以为然,此时佘太君从孙媳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力排众议支持六郎的决定。大帐内佘太君让穆桂英跟宋军将领们展开较量,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了众将,掌管了元帅大印。
穆桂英率宋军大破天门阵,战胜了辽军,为两国百姓赢得了和平。
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式女子军特务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冯白驹领导的琼崖苏区红三团下属的一支武装力量。该武装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青年妇女,有的来自农民赤卫队,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该部队旗帜鲜明,作战勇敢,曾在第二次琼崖苏区反围剿中担任掩护任务。其事迹已于建国初期被改编成芭蕾舞剧而被全国群众所熟知。
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次年七月,加入同盟会。她经常登坛演讲,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 后参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秋瑾
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联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