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6.导体的电阻

免费下载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公开课《2.6导体的电阻》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公开课《2.6导体的电阻》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公开课《2.6导体的电阻》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公开课《2.6导体的电阻》ppt课件免费下载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公开课《2.6导体的电阻》ppt课件
6.导体的电阻
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探究方案一: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 .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正比
实验器材: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b与a长度不同,横截面积、材料相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长度、材料相同;d与a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实验过程:
(1)按照上图将电路连接好.
(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 端,将S闭合.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得到多组 的读数
(4)对每一组数值进行分析,得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的关系.

电压表
实验结果: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之比等于 之比,等于横截面积之比的倒数;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导体,电阻 .
探究方案二:逻辑推理
(1)分析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利用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推导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 .
(2)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利用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推导出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
长度
不同
正比
反比
二、导体的电阻
1.导体的电阻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 ,与它的横截面积成 ,还与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
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横截面积,ρ是 ,表征材料的导电性能.
正比
反比
电阻率
2.电阻率
(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说明: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 m,横截面积为1 m2的导体的电阻.
(3)单位是欧姆·米,符号为Ω·m.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
②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③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金属的电阻率.
1.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
(1)区别
①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②电阻率是对组成导体的材料而言的,由材料决定,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
④“电阻率”是材料的电阻率,而“电阻”是导体的电阻.
(2)由于电阻率ρ随温度而变化,因此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这样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就不是严格的直线.对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导体而言,随着通过导体电流增大,伏安特性曲线会发生明显弯曲,如图甲、乙所示,图甲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图乙表示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用电器的电阻
①问题涉及金属电阻率的有关概念,必须考虑用电器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②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用电器电阻值的影响,可作为电阻值不变来处理.
③实际电压的变化量相对额定电压来说较大,需要考虑用电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若较小,则可以认为电阻不变.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答案: BD
解析:
关于公式R=U/I和公式R=ρ·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公式对一切情况都适用
B.R=U/I仅适用于金属导体,R=ρ·l/S适用于任何导体
C.导体的电阻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在温度一定时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答案: D
3.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目的
①学会使用常用电学仪器以及正确读数.
②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以及正确读数.
③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测定出金属的电阻率.
(3)实验步骤
①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A.构造及原理:a.螺旋测微器是一种测量长度的仪器,又叫千分尺,用它测量长度可以精确到0.01 mm.
b.构造:如右图所示,
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微调旋钮D′、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并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旋钮D每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成5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0.01 mm;每转两周,转过100等份时,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正好是1 mm.
c.使用方法:当A与F并拢时,可动刻度E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B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D,将测微螺杆F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F之间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D,使A、F正好接触待测物.在使用时,F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D,改用微调旋钮D′,这样就不至于在F和被测物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B.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B上的整毫米数+0.5 mm(判断半刻度是否露出,未露出时为0)+0.01 mm×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估数).
(4)注意事项
①为了方便,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②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
③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象法求出电阻.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6 Ω.现先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接着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d,再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金属丝的电流I,计算出它的电阻,最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的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4.5 V,内阻很小;
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为0.125 Ω;
电流表A2:量程0~3.0 A,内阻为0.025 Ω;
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为3 kΩ;
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为15 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 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 A;开关、导线等.
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应选用的电压表是________,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
(2)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如右图所示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写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的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ρ=________.
解析: (1)由实验器材中知电源电动势约为4.5 V,实验用的金属丝电阻一般较小,干路中的最大电流大约只有零点几安,故电流表选A1,电压表选V1,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电流0.2 A太小,影响测量的范围,所以滑动变阻器选R2.
(2)待测电阻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2.导体电阻的微观解释?
提示: 导体内除了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外,还有不能自由移动的其他粒子,当导体建立起电场后,自由电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例如金属导体,其电流是由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按理说,这些自由移动的电子应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自由电子在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金属正离子发生碰撞,这一碰撞使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减慢,而使金属正离子的热振动加剧,从而使电势能转化为内能(即所谓的电流的热效应),这种碰撞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电阻就是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提示: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 mm;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 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 mm.
读数=主尺刻度线+可动刻度线×0.01 mm
说明:①主尺刻度数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②可动刻度数要估读一位.
③以毫米为单位时,所得数据必有三位小数,即测量到千分位,所以螺旋测微器也叫千分尺.
◎ 教材资料分析
〔思考与讨论〕
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边长不同.这样的导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说一说〕
中央电视台2002年12月……,用再生塑料制作电线外皮,电阻率达不到要求……谈一谈这位负责人的讲话体现了哪些物理原理?
点拨: 这位负责人的讲话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原理就是电阻定律的内容,使用再生铜或含杂质很多的铜,导体的电阻率增大,截面积缩小,使电阻增大,载流量不够.绝缘层用再生塑料制作电线外皮,绝缘性能差,容易老化,安全性差.
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均匀导线等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C.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若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形状变化,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 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A、B、C错.若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又不考虑体积和形状的变化,其原因就是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产生的,则D选项正确.
答案: D
【跟踪发散】 1-1:关于电阻率的正确说法是(  )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
B.电阻率表征了材料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
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成电阻温度计
答案: B
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D.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
【思路点拨】 对确定的金属丝而言,由于体积不变,由V=Sl可知,S与l成反比.
答案: BD
【反思总结】 某导体形状改变后,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l和面积S变化时,应用V=Sl来确定S和l在形变前后的关系,然后应用导体的电阻即可求出电阻的关系.
【跟踪发散】 2-1: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裸导线,若把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电阻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若将它截成等长的三段再绞合成一根,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设拉长与绞合时温度不变).
答案: 9 1/9
解析: 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只与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一定越小
B.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温度越高,金属导体的电阻越大
D.无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它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都不变
解析: 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它只与导体本身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导体的电阻与其通过的电流无关,故选项A错.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选项B错.正确的选项是C、D.
答案: CD
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U/2      B.U
C.2U D.4U
答案: D
4.(2011·阜阳高二检测)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提供的电源是一节内阻可不计的干电池,被测金属丝的直径小于1 mm,长度约为80 cm,阻值约为3 Ω.使用的电压表有3 V(内阻约为3 kΩ)和15 V(内阻约为15 kΩ)两个量程,电流表有0.6 A(内阻约为0.1 Ω)和3 A(内阻约为0.02 Ω)两个量程.供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有:
A.0~10 Ω;B.0~100 Ω;C.0~1 500 Ω三种.可供选择的实验电路有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下图所示,则:
(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________mm.
(2)为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应选用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
(3)为了测量便于调节,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滑动变阻器.
(4)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__V.
(5)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________A.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5 mm+30.6×0.01 mm=0.806 mm.
(2)被测金属丝的阻值约为3 Ω,电阻较小,故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能忽略,应采用外接法,选乙图.
(3)为了测量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与3 Ω相当的.故选A.
(4)电源用一节干电池,其电动势为1.5 V.故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3 V.
(5)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答案: (1)0.806 (2)乙 (3)A (4)3 (5)0.6
5.如下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 m,b=0.2 m,c=0.1 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 V时,求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答案: 40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