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5.黄河颂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7-03

《黄河颂》学案4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13. 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宋新蕊              审核人:宋新蕊   时间:
学习要点: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宛转(wǎn)    
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滋长(zī)
2.解释下列词语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曲折流转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比喻培养
滋长:生长
3.查找资料,完成练习
(1)《黄河颂》的作者 光未然 作曲 冼星海 
(2)《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4、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纷纷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1939年到达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5.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二、检查导入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2.听写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诗人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 ,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黄河精神。此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 到“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啊!黄河” 到“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颂”黄河。先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我们伟大的精神” 到结尾):“学”黄河。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课文歌颂了黄河的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看歌词。
1、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朗诵词。铺垫、概括、总起、提示的作用。
学生齐读,体会作用,注意在文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词、句要加强语气。
2、歌词中,哪些诗句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哪些诗句集中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1)找出文中集中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地方。读出它的英雄气魄(指名读)
问:在哪些词句上我们需要特别的注意,把它读好?
明确:“望”、“奔”、“掀”、“劈”、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小结:我们要读好诗歌,一定要读好关键词句。(生齐读)
(2)最能体现诗人对黄河赞颂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三个“啊,黄河”
(3)“三个‘啊,黄河’”读法是不是一样处理的呢?为什么?
明确:第一个“啊,黄河!”应读的舒缓深沉(重点词:摇篮)。第二个“啊,黄河!”应读的坚强有力(重点词:屏障)。第三个“啊,黄河!”应读的高亢激昂(重点词:臂膀)。
最后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号召我们向黄河学习,充满战斗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
指名学生朗读,评点。
齐读,提示:语气逐渐加强,感情逐渐加深,深情、坚定、激昂,读出变化!
3、总结读好诗歌的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抓住关键词句。
4、分角色朗读。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
1.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在诗中综合运用了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热情赞美了黄河,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 ,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地位,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有效防护,修辞的运用,更好的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明快雄健,节奏鲜明。
歌词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
3.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融合,赋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现出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

四、迁移提高
训练点:仿写
要求: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五、反馈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澎湃( pài ) 狂澜( lán ) 屏障( píng ) 一泻万丈( xiè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A )在亚洲的原野;/它( C )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A.出现     B.涌现      C.表现       D.闪现
(2)听见黄河的涛声,我们的脑海里就( D )出那滚滚的波浪,( B )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A.出现     B.涌现      C.表现       D.闪现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的“歌词”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伟大坚强
(2)品味诗歌重在朗读,请说说“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的朗读技巧。明确: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注意重点词语“望”“奔”的重读,表现黄河的气势。
(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此句从地理的角度讲,有什么含义?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黄河南北两岸支流众多。比喻。把黄河比喻成巨人,形象地展现出了黄河势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和力量。
(4)这首诗一连用了十个“你”字来称呼黄河,如果换成“她”“它”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用“你”表示面对面地说话,使感情抒发得更直接、热烈、迫切。
5.课外阅读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明确:“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表明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3.比较课文《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黄河颂》展现了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长江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诗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4.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古诗文名句。
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