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抄写员
  • 资料信息
  • 科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小抄写员

  • 格式:  DOC
  • 大小:  77K    13页
  • 时间:  2017-08

同类资源

小抄写员 教学设计6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小抄写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和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学习难点: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紧扣重训,长文短教。 鉴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着重对叙利奥几次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感悟、品读,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发挥想象,以读促写。 紧扣“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读写结合点,设计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站在儿子身后“一动不动”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既可以内化文本,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快速浏览并思考。



个别交流。
既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1、刚才同学们都提到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叙利奥和父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父亲的段落,在你的印象中,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出示:这是一位
的父亲。】

2、当望子成龙的父亲看见叙利奥学习不如从前用功时,他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责备儿子的呢?我来引读,咱们边读边在脑海中再现情景。
师:在屡次提醒儿子都不见效的情况下,父亲终于动怒了。一天早上,父亲对叙利奥说——

师:在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再一次指责叙利奥——

师:两个月后的一天,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叙利奥在学校里的表现后,父亲更加严厉地指责叙利奥——

师:又过了两个月,父亲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后来甚至说出这样的话——




口头描述父亲形象。






生读:“叙利奥!你怎么啦?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了个样子吗?注意呀!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你知道吗?”

生读:“多挣六元四角钱虽然很好,只是这个孩子——他实在使我伤心!”

生读:“叙利奥!你知道我为了养活一家人,怎样地辛苦工作。你不知道吗?我为了你们,是拿命在拼呢!你竟什么都不想,也不管你父母弟妹怎样!”

生读:“我早已不管他了!”
引导学生将大脑中储存的人物形象转化为语言描述出来,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采用提示式引读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大脑中储存的人物形象,再现父亲几次责备儿子时的情景。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叙利奥不仅要帮助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还要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与责怪。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叙利奥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4、指名读句子,交流体会。
着重交流以下语句:
A: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1)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指名说。
(2)指导朗读。

B: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1)“唉”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表示伤感或惋惜,你觉得它在这句话中是“伤感”还是“惋惜”?为什么?
(2)怎么通过朗读读出叙利奥当时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C: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1)眼泪快要流出来了而心里却很欢喜,这句话是否矛盾?怎么读才能读出这么复杂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练习读一读。
(2)指导朗读。


自读勾画,读中体会。










读句子,谈体会。

个别朗读,评价。






读中思考并交流。



个别朗读,评价。




读中思考并交流。



个别朗读,评价。
加强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主感悟、获得能力,在与大师的直接对话中汲取营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增强独特的阅读感受,能使阅读过程进人最佳状态。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读中思考,从人物内心活动中领悟人物思想品质;而学生的独特感悟则通过个性化朗读尽情流露。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D: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1)在同学朗读的时候,你们能体会到叙利奥此时的心情吗?
(2)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呢?指导朗读。

E:“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1)当你读到哪个地方的时候,你的心会颤抖?
(2)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指导朗读。

5、同学们,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是随着父亲的态度而变化的。我引读,咱们再来体会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很难受——

师:可是,当叙利奥看到父亲和一家人因为多挣六元四角钱而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师:父亲的指责使叙利奥有说不出的委屈,可他还是为自己能够替父亲分忧而感到高兴——








读中思考并交流。


个别朗读,评价。








读中思考并交流。


个别朗读,评价。





生读:他想:“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

生读: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儿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生: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环节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朗读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着力引导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采用提示式引读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语感。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叙利奥在学校里的表现后,父亲更加严厉地指责叙利奥。尽管叙利奥非常难受、委屈,但在他心中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师:父亲的态度由经常动怒变为逐渐冷淡,后来甚至说出“早已不管他”的话来。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6、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习惯的力量使他半夜又起来了。如果你有一个同叙利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刻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

着重解决: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

(1)是啊,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叙利奥坚持抄写签条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体会体会叙利奥坚持工作的原因。如果你喜欢独立学习,就自己钻研;如果你喜欢合作学习,就找到你的学习伙伴共同探讨。

(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接下来请大家汇报汇报。

(3)小结:看来,正是出于对父母、对家庭的爱,才使年仅十二岁的叙利奥忍受着身体的疲劳与父亲的误解坚持工作。
生读: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生读:“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质疑问难,提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或独立钻研,
或合作探讨




个人或学习小组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


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所以应引导学生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1、【出示课文插图】一本不小心碰落在地上的书使父亲站在了儿子身后。这是课文中唯一一幅插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插图的内容?指名读。

2、父亲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在插图旁边。屏幕上的提示供你们参考。

3、巡视,个别辅导;指名交流。



个别读课文25自然段。




练习写父亲的心理活动。


个别交流。
紧扣“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读写结合点,设计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既可以内化文本,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









1、当父亲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后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26~30自然段,读完以后,你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谈感受,也可以自由表达你的真实感受。
【出示:当我读到
(句子),我觉得很(佩服、感动、高兴……),因为 】
指名交流感受。

2、看来,这对父子彼此间深沉的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才使我们有那么多的感受。同学们,当我们要和文中两位主要人物告别的时候,你想对叙利奥的父亲说点儿什么,想对叙利奥说点儿什么,或者你只想对自己说点儿什么?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待会儿实话实说。
指名交流。

3、总结:同学们,对于父母的关爱,我们总是乐于接受,有时还会觉得不耐烦。今天,我想给自己、给你们留一份特殊的作业,让我们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哪怕只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让洋溢着爱的亲情一生一世围绕在我们身边!
读中思考,畅谈感受。








各抒己见。








提升情感。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此处设置一个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情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促使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并在与学习伙伴交流独特感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





以情悟情,以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反思:
《小抄写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在执教该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依据,以新颖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模式,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导”与学生“主动、创新地学”默契配合。下面谈谈该课的主要特色:
一、尊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整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课文,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只站在点拨、引导的位置,把学习的机会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学生 “读、思、疑、议、说、写”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另一方面,我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交换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师生交流无处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如,我在多处有这样的语言:“这一处心理活动的描写给我的印象也特别深刻,能允许我读一读吗”、“如果你喜欢独立学习,就自己钻研;如果你喜欢合作学习,就找到你的学习伙伴共同探讨”…… 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时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敢于各抒己见,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教”与“学”达到了和谐。
二、以学定教,促进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教学活动具有真正的价值。从本课的教学来看,在回顾父亲对儿子的指责后,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性活动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勾画出描写叙利奥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学生读起来就显得津津有味,特别主动。同时,在勾画中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反馈时,学生先读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三、创设情境,坚持以读为本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具有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学即了的特点。另外,汉语语音有高低起伏的四个声调,也就容易造成音乐般的旋律。这两个规律就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有情有趣。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能使阅读过程进人最佳状态。而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读中思考,从人物内心活动中领悟人物思想品质;而学生的独特感悟则通过个性化朗读尽情流露。最后我采用提示式引读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以读促写,获得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当学生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之后,我紧扣“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读写结合点设计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站在儿子身后“一动不动”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这样既可以内化文本,又加深对文本的感悟。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此处设置一个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即“当我读到 (句子),我觉得很(佩服、感动、高兴……),因为 ”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情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并在与学习伙伴交流独特感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
语文教育活动是人文教育的综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人格的对话;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思想火花的闪烁,有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出来,我将继续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