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4节 焦耳定律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第4节 焦耳定律

  • 格式:  DOC
  • 大小:  103K    3页
  • 时间:  2017-08

第4节 焦耳定律 教学设计5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课题] 第4节 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具】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烧杯、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
·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进行新课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一、演示实验:   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杯中,通电,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的热量多.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杯中温度计的示数.得出什么结论?   二、介绍焦耳定律   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四、电热的利用、危害与防止.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   观看录像   看录像,回答问答.   学生讨论、猜想.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教师的提示对每个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同学间交流合作归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符号和意义)、单位.   根据讲述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说明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4节 焦耳定律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 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 Q—热量—焦(J)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学反思】   焦耳定律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归纳总结.教学中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在观察电炉通电时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是一点点地变红而不是一下变红?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很热?等等,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科学探究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我们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多年的困惑,不要一为地强调结果,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过程吧,只有这样结果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