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奥数资源>初中奥数>八年级奥数>ppt课件

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免费下载八年级初二奥数《总复习详解集》ppt课件22
初中升高中之奥数 总复习之二(祥解)- 初中八年级之一奥数(祥解集)
八年级(上册)第11章 三角形全等-1
1、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这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用≌表示
1、三边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即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即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解)即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 即AAS

两边但不是两边夹角的的二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SSA
三个角都相等的两个三个形不一定全等 即AAA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角平分线上。
3、怎样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解内二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2
例1)已知(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C边上的点D作DG∥BC,交AB于点G,在G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DE=DC,连接AE、BD 求证 : (1)△AGE≌△DAB
过点E作EF∥BD,交BC于点F,连接AF,求∠AFE的度数。
解: (1)因为DG∥BC 所以△AGD也是等边三角形,则AG=AD
∠AGD= ∠GAD=60 °又∵ DE=DC ∴AD+DC=DE+GD=AB
即GE=AB,又AG=AD ∠AGD= ∠GAD=60
所以△AGE≌△DAB(SAS)

所以有∠ABD+ ∠DBC=60 °= ∠AEG+ ∠GEF,所以△AFE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是60 ° ),因而∠AFE=60°因△AGE≌△DAB,所以AE=DB; 因 BFGE是平行四边形.
∴BD=EF ∠ DBC=∠DEF ∠ AEG=∠ABD;
例2)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O,且BE=CF,求证
∠ OEC=∠OFD
解:因为∠ EBC=∠DCF=45° BC=DC BE=FC 所以
△BCE≌△DCF (SAS) ∴ ∠BEC= ∠DFC. 又因为
∠ OEC=180°- ∠BEC =180 ° -∠DFC= ∠OFD
∴ ∠ OEC=∠OFD
三角形全等-3
例3)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点F,且AE=EF,求证:AC=BF.
解:作AD的延长线至H点,使AD=DH,
连接BH, ∵BD=DC(中点) ;AD=DH;
∠BDH=∠ADC ∴△BDH ≌ △ADC(SAS)
有AC=BH
所以∠BHD= ∠DAC又∠DAC
= ∠AFE(等边对等角)
∴ ∠ BHD=∠BFD
所以 BF=BH(等腰三角形)
∴AC=BH=BF
即 AC=BF 成立。
例4)如图所示, △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使BD=AE,求证CE=DE
解:在BE上取点F(或者过D点作AC的平行线,交BE于点F),
使BD=BF, 则△BDF是等边三角形, ∵ BD=BF =AE
∴BA+AF=AF+FE 即有AC=BA=FE
∠EAC=∠EFD (同旁内角相等) FD=BD=AE
∴ △EAC ≌ △EFD 所以CE=DE
三角形全等-4
例5)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点交O, E为AC上的一点,连接BE,过A点作BE垂线,垂足为M,AM交BD于F。
求证: (1) OF=OE
(2)如果E点在AC延长线上,AM⊥EB 于点M,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OF=OE 还成立吗?
解: (1) ∠AMB= ∠AOF=90°
∠BFM= ∠AFO(对顶角相等),所以∠FBM= ∠FAO;
∵ ∠FBM= ∠FAO ,OB=OA ∠AOF=∠BOE=90
∴ △AOF ≌ △BOE 所以OF=OE

(2) 只要求证△AOF ≌ △BOE 就可以了。
三角形全等-5
例6)已知△ABC中,∠ A=2∠B ;
CD是 ∠ACB平分线,
求证:BC=AC+AD
解:在BC上取点E,使得 CE=AC, 因为CD是∠ACB平分线,所以有 ∠ACB= ∠DCE∴△ACD ≌ △CDE即DE=AD, ∠DEC= ∠A 又因为∠DEC= ∠ B+∠BDE=2 ∠B.所以有∠B= ∠BDE 即BE=ED(等角对等边)
所以BC=EC+BE=AC+AD 求证成立。
方法二:将CA延长至E,使EA=AD 也可以。
例7) 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边上的点,且AD=CE,BD与AE交于P点这,BQ⊥AE于点Q。
求证:PQ=1/2×PB
解:因为AD=CE; ∠BAC= ∠C ; AB=AC
所以△AEC ≌ △ABD 因而有 ∠ABP= ∠EAC
∵ ∠BPQ= ∠ABP+ ∠BAP= ∠ BAP+∠PAD=60 °
∴在直角三角形中, ∠PQB=90 °- ∠PBQ=30°
所以PQ=1/2PB
三角形全等-6
例8)在直角梯形ABCD中, ∠ABC=90°,AD∥BC, 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求证 BE=AD; (2) 求证:MA=MD (3)DB=DC
证明
(1) 因为 ∠ABC=90°,所以∠ABC=90 °
又CE ⊥ BD ∴ ∠BEC+ ∠EBC=90 °
∠BEC+ ∠BCE=90 °
∴ ∠EBD= ∠BCE 在△ABD与 △BCE中,
AB=BC; ∠BAD= ∠ABC=90 °
∠ABD= ∠BCE
所以△ABD ≌ △BCE(ASA)
∴BE=AD

因为 AB=BE ∠ABC=90 °
所以∠ BAC =∠BCA=45 °
∠CAD= ∠ACB=45 °(内错角相等) ;
又因为 △EAD是等腰直角梯形,
所以∠ADE=45°= ∠CAD
所以AM=MD(等角对等边)

(3)因为 ∠ EAC=∠CAD=45°;
AE=EB=AD; AC=AC
所以△AEC≌ △ADC (SAS)
即有 DC=EC 又因为BD=EC
所以有BD=DC
三角形全等-7 –奥1
例1)等腰梯形ABCD中,AD ∥ B C,AD=AB=CD=2,
∠ C=60 ° ,M是BC的中点。求证: (1)△ MDC是等边三解形。(2)MDC绕点M旋转,当MD′(即MD)与AB交于一点E,MC′(MC)同时与AD交于一点F时,点E、F和点A构成△ AEF,试探究△ AE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说理由,如果存在,请计出△AEF周长的最小值。

解: (1)过A、D分别作底
边上的垂线,可知BP=QC=1
PQ=2 因此BC=2AD,因而有
四边形ABMD 是棱形,所以有
BM=MD=MC(M是中点)=DC(等腰梯形)
∴ △DMC等边三角形。

(2)因为∠EMF= ∠AMB=60 °
又 ∠AME+ ∠EMB=60° ∠AME+ ∠AMF=60 °
所以有 ∠ EMB= ∠AMF;
∠MAF =∠MBE=60°;BM=AM
所以有 △BME≌ △AMF
因而有 AF=BE EM=MF AF+AE=AE+BE=AB=2cm
又因∠EMF=60 ° EM=MF 所以△EFM是等边三角形,
即EF=MF,从运动可知,MF最短,是平行线AD与BC的距
离是 。
△AEF周长 AE+AF+EF=AB+EF=AB+MF,所以最短的距离为 2+
三 角形全等-7 –奥2
2.如图2,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AD的延长线交BF于E,且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

A.4 B.3 C.2 D.1

2、解:在Rt△AEB中,∠ABE=180°-90°-22.5°=67.5°,
则∠FBC=67.5°-45°=22.5°
Rt△BCF中,∠F=67.5°,所以AF=AB,AC=BC,
从而△BCF≌△ACD(ASA),则①AD=BF

②CF=CD,③AC+CD=AC+CF=AF=AB,
⑤等腰三角形△ABF中,AE ⊥BF,则BF=2BE,

对于④因为△BCF和△AEB的三个角对应相等,
但是斜边AB与BF不相等,从而不全等,不会BE=CF,
三 角形全等-7 –奥2-1
3、如图3,在△ABC中,∠A=60°,BE ,CF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D。
(1)求∠FDE的度数
(2)求证:DF=DE

解: (1) ∠FDE= ∠BDC(对顶角)
又因∠BDC
=180 ° - ∠DBC- ∠DCB
= 180 ° - (1/2)(∠ABC+ ∠ACB)
=180 °-(1/2) ×(180-60)
=120 °
即∠FDE=120 °

(2)在BC上取一点G,
使得BF=BG,
   △BDF ≌ △BDG(SAS)
FD=DG
所以∠5= ∠6 又因 ∠5= ∠8=60 °
所以有: ∠7=360 °- ∠5-∠6 - ∠8- ∠D=60 °
△DEC≌△DCG(ASA)
DG=DE
所以得 DF=DE
三 角形全等-7 –奥3
4.如图,点D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ABC=68° (1)求证:∠ADC=124°; (2)若AB+BD=AC,求∠ACB的度数.

解:(1)证明:∵∠ABC=68°,
∴∠BAC+∠ACB=180°-68°=112°, ∵AD,CD是角平分线, ∴∠DAC+∠ACD=1/2×112=56°
所以∠ADC=180°-∠DAC+∠ACD=180°-56°=124°

(2)
(方法一)
在AC上截取AE=AB,连接DE,
在△ABD和△AED中,
  AB=AE
  ∠ DAE= ∠ BAD(角平分线)
  AD=AD   ∴△ABD≌△AED,∴BD=ED,∴DE=EC
所以∠ ABD=1/2 ×68 °= ∠ AED
又因DE=EC 则有∠ DEC= ∠ ECD
=1/2 × ∠ AED=17 °
∠ ACB=2 × ∠ AED=2 × 17 °=34 °

(方法二)
延长AB至E,使BE=BD
∴△AED≌△ADC
所以∠2= ∠3=17 °
∠ ACB=2 × ∠ 3=2 × 17 °=34 °
三 角形全等-7 –奥4
5.如图,在△ABC中AC>BC,E、D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BAD=∠ABE,AE=BD.
求证:∠BAD=(1/2) ∠c
证明:作∠OBF=∠OAE交AD于F
∵∠BAD=∠ABE
∴OA=OB

又∠AOE=∠BOF
∴△AOE≌△BOF (ASA)
∴AE=BF
∵AE=BD
∴BF=BD
∴∠BDF=∠BFD
∵∠BDF=∠C+∠OAE
∠BFD=∠BOF+∠OBF
∴∠BOF=∠C
∵∠BOF=∠BAD+∠ABE=2∠BAD
∴∠BAD= =(1/2) ∠c
八年级(上册)第12章 轴对称-1
1、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对称轴。
2、过线段的中点,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应,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的垂直平分线
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的垂直平分线。
5-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2、与一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1)怎样作垂直平分线:在线段的两边分别作大于1/2的圆,相交的两点再连线,就是垂直平分线。
例2)怎样作角平分线:
例2)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画了一部分,请完成余下部分,
作关于Y轴的对称图
作连同原形的绕圆点逆时针旋转图
第12章 轴对称-中考-基础-1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 5)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 )
解:B点为 (-2,5)
例2)在平面直解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 3)若将OA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180度,到OA′,则点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象限。

解:A ′的坐标为(-2,-3) 因此
在第三象限。
例3)将点P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1,3) ,则点P的坐标为( )

解:解这样的题要反推,反向变为
向下移1个单位,向右移2个单位。
即得P的坐标为( 1,2 )
或者也可这样理解:设点P(X,Y) 则有 x-2=-1 ; y+1=3,得
X=1, Y=2
轴对称-2
例1)在一条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同一侧的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输气管线最短?
如图:
例2)在三角形ABC中,如图,AB=AC=12CM,BC=6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B点出发,以每妙1CMR 速度沿B A 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那么当t= 妙时,过点D 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两倍。
解 :
(t =7和 t =17 即有两种可能)

当PA+AC+DC=2(BD+BP) 即(12-t)+12+3=2*(3+t) 得t=7

当DB+AB+AP=2(PC+CD) 即3+t=2*(24-t+3) 得t=17
轴对称-3
例3)在三角形ABC中,AB=AC=3CM; 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三解形BCN的周长是5CM,则BC的长( )CM

解:N因是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得AN=BN
所以有 BN+NC=3 又因BCN的周长是5CM,
所以有 BC=5-3=2CM
例4)已知直线AB∥CD,BE平分∠ABC,交CD于D,∠CDE=150° 则∠C的度数等于( )

解: ∠CDE=150°
所以∠CDB=30°又因AB∥CD
所以∠ CDB=∠DBA=30 °
又因BE是角平分线,
所以∠DBA= ∠ DBC 即∠C=180-30-30=120 °
例5)在Rt △ABC中, ∠ BAC=90 ° , ∠ B=60 ° ,
△ AB ′ C ′ 可以由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 得到,连接CC ′ ,则∠ CC ′ B ′的度数是( )

解:因CA=AC ′ 所以∠ CC ′ B=45 °

所以∠ CC ′ B ′=45 °-30 °=15 °
轴对称-4
例6)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4,6)、B(5,2)、C(2,1),如果△ AB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 ,
得到△ A ′ B ′ C ′ ,那么点A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 )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坐标是(-3,3)
3 等腰、等边三角形-1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的中线相互重合。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的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也叫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也叫等边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
6、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怎样证明)
7、在不规则的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大角也对大边,小角对小边。
3 等腰、等边三角形-2
例1)已知三角形ABD 和三角形AE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E=DC
解:因为△ABE≌ △ADC,所以BE=DC
例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大角所对的边也较大。怎样证明它。
解: 将△ABC对折叠,使边AC与AB重合,C点落在AB的D 点。利用三角形全等就可证明了。
例3)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
使CE=CD,求证:DB=DE
解: ∠DBC= ∠CDE= ∠CED=30 °,所以三角形BED是等腰三角形
3 等腰、等边三角形-奥数-1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三角形△AOB的顶点与O重合,点A的坐标(m , n) ,底边AB的中线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点B的坐标是( )

A、(n , m) B、(-m , n)C、(m , -n)D、(-m , - n)

解:因为中线在角平分线上,即y=x
所以A、B两点的从标的和相等,只有A合符条件 x=(m+n)/2
y=(m+n)/2 即 y=x

选、A
2.如图,在△ABC中,∠ACB=100°,点D、E在AB上,且
BE=BC,AD=AC,则∠DCE的大小是 度.
解析: (解法一):设∠ACE=x°,∠DCE=y°,∠BCD=z°, ∵BE=BC,AD=AC, ∴∠ADC=∠ACD=∠ACE+∠DCE=(x+y)°,
∠BEC=∠BCE=∠BCD+∠DCE=(y+z)°,
∴∠A=∠BEC-∠ACE=(y+z-x)°,∠B=∠ADC-∠BCD=(x+y-z)°, ∵在△ABC中,∠ACB=100°,∴∠A+∠B=180°-∠ACB=80°, ∴y+z-x+x+y-z=80,即2y=80,∴y=40,∴∠DCE=40°. 故答案为:40°.

(解法二) BE=BC,AD=AC 得∠1+ ∠DCE= ∠4
∠2+ ∠DCE= ∠3
所以 ∠1+ ∠DCE+ ∠2+ ∠DCE= ∠3+ ∠4
即 2 ∠DCE+(100 ° - ∠DCE)=180 °- ∠DCE
2 ∠DCE =80 ° ∠DCE=40 °
八年级(上册)第13章 实数-慨念1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八年级(上册)第13章 实数-慨念2
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
术平方根。记作X= ;a叫做被开方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习惯上将二次根号的2省略,即 )
2、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就是说,如果 =a 那么X叫做a平方根;即X=±
3、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是
互为逆运算。
4、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平方
根就是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
5、因为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是正数,所以负数没有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或者
三次方根。即 ,那第X叫做a的立方根。
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运算,叫开立方,表示为X= 。
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
3、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0.
1、a相反数是-a;
1、实数由:有理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和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组成
实数-2
1、若a与b为倒数,则ab=1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倒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纣值是0.
可以记作 :
利用非负的性质求值:当两个(多个)非负的数的和等于0时,所有非负的数式子分别等于0。
实数-3
例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求这个数?
解:因为 绝对值均为 ,所以这个数为
1、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加、减、乘、除(分母不为0)、乘方运算,
2、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实数可以进开立方运算。
例2)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点都可以表示实数。
例3)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最小的正整数是1);(2)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3)有没有最大的负整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
(4)有没有最小的无理数 (5)有没有最小的实数
(6)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实数-4
例4)已知∣X ∣﹤2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