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翡翠(fěi)      榛子(zhēn)    蜜饯(jiàn)      掺和(cān)
B.骡马(luó)     娴熟(xián)     唾沫(tuò)      僧人(sēng)
C.敦厚(dūn)    机杼(zhù)      正月( zhèng)   獠牙(liáo)
D.演绎(yí)      吞噬(shì)       脱缰(jiāng)     杏仁(rén)
二、读拼音,写字词。(3.5分)
1.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xiǎo fàn(       )们就在庙外bǎi tān(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 luò tuo(       )的。
2.妈妈拿起一把铲子在锅里jiǎo huo(      )起来,不一会儿,锅里的là(       ) 八zhōu(      )就变得 nóng chóu(       )了。
三、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3.5分)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一向,向来,从来。“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
3.我们要做名有素质的公民。                             (     )
四、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闲:   A.有空(跟“忙”相对)          B.(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
C.闲空儿                      D.与正事无关的
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2.他没有工作,整日在外游手好闲。
3.闲话少说,赶紧讨论问题吧!
4.这机器就没有闲着。
五、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0分)
(    )灯结(    )    (    )(    )不同       (    )堂大(    )
万象(    )(    )    (    )心(    )欲       能(    )善(    )
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_________。家家户户___________,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2分)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___________,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____________,但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相连。(2分)
六、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民俗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__________,便有了__________。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_____________是一个问题,____________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         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   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①④⑤6②③    B.④①③2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七、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1分)
1.读句子,填空。(3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本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此句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这两句表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照样子,写写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
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6)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民族戏剧来讲,有能演三五天还没结束的__________,有堪称国粹的____________等;古诗里也有对习俗的描写,《寒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_的习俗。
十、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练习。(4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团聚,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那些晚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理解。(23分)
(一)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10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
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2分)
4.用“____”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1分)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2分)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3分)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生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2分)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     )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     )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     )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画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25分)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字数在450字以上。
附答案:
一、B
二、1.小贩   摆摊   骆驼   2.搅和  腊粥  浓稠
三、系   4  ②  ④   1.④    2.③    3.②
四、1.C   2.A   3.D  4.B
五、悬   彩   截然   哄  笑  更新  随  所   歌   舞
1.万象更新   悬灯结彩     2.能歌善舞    截然不同
六、C
七、D
八、1.(1)打比方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拟人   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3)想吃腊八粥的急切心情
2.(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3)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或: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呀!)
(4)示例: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忙于学业的大孩子,牙齿脱落的老孩子,想起糖葫芦,谁不是嘴里就立刻分泌口水呢。
九、1.C
2.(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5)沈从文   等粥   喝粥
(6)示例: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藏戏   京剧   寒食   禁火
十、1.在中秋节团聚时,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或平板电脑,有说有笑,却把老人晾在一边。
2.请放下手机和平板电脑,关心一下长辈,用语言交流,拉近距离。
十一、(-)1.、 、 , , ,
2放花炮(√)观花灯(√)吃元宵(√)
3.处处   几百盏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和美好快乐的日子
4.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5.林冲、宋江、鲁智深     贾宝玉、林黛玉     诸葛亮、吕布、曹操     孙悟空、唐僧
(二)1.C
2.白天黑夜不间断    除夕的热闹非凡
3.时间   正月初一    详略得当,更能够衬托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年热闹的氛围
4.(1)×(2)×(3)√
5.示例: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馄饨,寓意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