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uán dàn    shuǐ hǔ     tái jiào     rǎn /gāng       wū yā
[来源:Z|xx|k.Com]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A. 翡翠(fěi )正月(zhèng )  B. 掺和(cān )  娴熟(xián)
     C. 唾沫(tuò) 肿胀(zhǒng)   D. 焖鸡(mèn)   机杼(shū)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6分)
(1)万象更新(     )   A.形状,样子。  B.一种哺乳动物。
/(2)悬灯结彩(     )   A.挂。          B.无着落;没结果。
(3)日夜不绝(     )/   A.穷尽。        B.断。
4.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开山(    / )祖   能歌善(     )   (    / )然不同   (     )堂大笑
张灯结(     )   万象更(     )   日夜不(     )   有(     )无力
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         。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         的景象。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6.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在句后括号里填序号。(2分)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语意递进
(1)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
(2)运动会赛场上,拉拉队员们为参赛队员助威,大喊着:“加油——加油——”(   )  
(3)天上下着雪——鹅毛般大的雪。(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啊,天上下起雨来了。(   )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á)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
8. 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4分)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                 /                                             
(2)改为双重否定句:                                                 
(3)改为反问句:                                                       
(4)改为拟人句: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      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从        开始的,一直延续到             。
(2)“日暮汉宫传蜡烛,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      写的,诗句描写了      节的场景。
(3)《超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痛苦的诗句是:                     。
(4)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
得分
二、阅读与欣赏。(3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材料一的前三句话的中心词,你认为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元宵上市 张灯结彩 几百盏灯   B.春节高潮  红火美丽 各形各色
C.元宵上市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D.春节高潮  办喜事 彩绘故事
3.画“   ”的句子里有四个词语意思相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解艳,文化内函キ富,具有极高的艺本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新盼。
【材料三】风等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程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等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争。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波,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圆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五】戏曲是中国传統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种类,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刷等五十多个,龙以京剧流行最广,適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4.材料二、三、四、五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年画、风筝______和_/______。(2分)
5.将上面五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要取一个好的标题,下面哪个最合适?(   )(2分)
A.元灯市寓意多    B.民间艺术在元宵     C.中国老玩意儿得传承
6.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观点为“民间艺术该保留”的正方,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词。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二)开心阅读。(16分
 最忆乡村年糕
蒸年糕,是乡村年前最喜庆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男人负责砌灶、抬水、劈柴、起放蒸笼。用的是方方正正的大蒸笼,需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抬动。劈柴树桩最好,火旺,耐烧。女人负责发面、做糕、起糕。孩子们殷(yīn yān)勤地向灶间递柴,巴不得一把火就把年糕蒸熟。大人笑道:“你们玩去吧!”孩子们自然舍(shé shě)不得离开温暖的灶膛,斗鸡、踢毯子也要挨着大灶。不知是谁找来了花生、土豆、红薯干,埋入大灶柴灰里,不一会儿,空气中就飘着奇香。“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小孩子们你争我抢,转眼间,/一张张小嘴都盖上了印章。    灶火熊熊,香气飘散,第一屉年糕起/笼了。年糕方方正正,因其形如小孩睡觉用的枕头,我们把它叫作粑枕,一个足有一斤多。刚出笼的粑枕热乎甜软,十分好吃。这时候,不分你家我家,都盛上一碗大快朵颐。主人很开心,谁家的年糕被吃得多,那家女人才光荣呢!    自然,孩子们不会忘了烤年糕。等粑枕冷却,女人们就依了孩子们的请求,把年糕切成一指长的粑条,给他们烤。烤年糕是个技术活,一般由大孩子做。首先取两三条粑条,放在略微张开的火钳前段。然后,平放伸入灶膛内。不能急,一急,碰到灶壁,或是手无力发料,洁白的粑条就会掉落,惹得一身灰。    那一天,是乡村的节日。熊熊的灶火从早上烧到夜晚,乡村欢声笑语不断。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3分)  2.在蒸年糕时,男人、女人、小孩是如何分工的?(6分)                                                                      
                                                                      
3.“一张张小嘴都盖上了印章”中的“印章”指                      。(3分)
4.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小吃呢?它的制作过程你能简要介绍下吗?(4分)
                                                                    
                                                                      
得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题目:忘不了的__________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写清楚节日中的风俗和故事。
3.不少于400字。
[来源:学*科*网]
/
答案:
一、1.元旦  水浒  抬轿  染缸  乌鸦
2.  C.  3.(1) A.(2)  A.(3) B. 
4. 鼻   舞   截  哄  彩   新  绝  声 ① 截然不同  ② 万象更新 
5.D.   6. (1)C.(2)B. (3)D.(4)A. 7.C.
8.(1)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2)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3)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能不喜欢吗?”
(4)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9.  (1)老舍  腊月初八  正月十九  
(2)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寒食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 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二、(一)1.示例:元宵节彩灯各式各样,热闹非凡。(答案“元宵节灯笼”来写即可)
2. D   3.一律    清一色    都    通通(全部)   4.剪纸    戏曲   5.C
6.示例: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二)1.正确的:yin she      2.男人负责砌灶、抬水、劈柴、起放蒸笼:女人负责发面、做糕、        起糕:孩子们殷勤地向灶间添柴。      3.孩子们吃花生、土豆、红薯干时在嘴角留下的灰      4.示例:土豆饼。 做土豆饼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挑土豆,只有原料好,土豆饼的味道才会好,所以挑选的土豆一定要个大饱满,而且皮越粗糙越好吃。第二步就是削皮,先把土豆洗干净,然后再削皮,这也是个技术活呢,可得小心自己的手呢,可别伤着了。这下该进行第三步了——磨土豆,这个步骤是做土豆饼整个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最后一步就是将磨好的土豆泥做成饼。
三、习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