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7  背影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7  背影

  • 格式:  PPT
  • 大小:  938K    30张
  • 时间:  2015-02

《背影》ppt课件(30页)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背影》ppt课件(30页)2《背影》ppt课件(30页)2
《 》(第一课时)
背 影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课时安排
《背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课文。它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利用
1、能更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记叙散文这类文章的特点。第一单元都是记叙性散文,第一课《背影》,第二课《永久的悔》,第三课《铁骑兵》,第四课《苏珊·安东尼》。本文被选入第一课,因为它是传统的散文叙事名篇,可见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从而练就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的基本功。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 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后面的几篇语言生动,学习本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利用
(二)、教材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3、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美育渗透:感受父子间的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三)、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四)、教学难点
1、体会中心与段落层的关系;
2、课文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是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二、说教法
由于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在处理教材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本课的特点,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突破难点;
4、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同时,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法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注意紧绕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文中的父子情;
2、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3、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二)朗读训练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事?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事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基调感伤的音乐)
(二)、朗读训练
2、正音练习教师对这些词进行领读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行李( )
交卸(xiè ) 奔丧(sāng) 橘子( jú )
晶莹(yīng) 迂腐(yú ) 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 )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3、朗读
(二)、朗读训练
1、2段一组同学读
3段二组同学读
4段三组同学读
5段全班同学读
6段四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现在的学生最薄弱的一点就是不愿动口读,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出现这种苗头,不及时加以改正,以后想要扭转都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于“读”的教学,教师还是有必要亲自示范,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教师还是应采取用英语学习中学习单词的方法进行领读。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1、批注要点: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对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毕竟这是学法指导,目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和理由
找基础好的同学,旨在给其他做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馈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听写完对照课本,找出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会有很大好处。这些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见面的句子。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词句?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的答案)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1)、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2)、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的答案)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3)、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父子情深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的答案)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4)、a: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三)、整体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目标,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四)小结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着重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四(不借助其他资料,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2、熟读课文
谢谢